世界知名神經科學家、精神科醫生、諾貝爾獎得主埃里克·坎德爾,以短小精幹的篇幅,綜合當前學界的最新研究,為我們闡明孤獨癥、抑郁癥、雙相障礙、精神分裂癥、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創傷後應激障礙等各種神經與精神疾病背後的生物學機制。
本書首先探討了產生我們心智的大腦過程如何變得紊亂,從而造成了困擾人類的各種破壞性疾病。研究這些紊亂過程對於增進我們對大腦正常運作的理解,以及尋找治療這些障礙的新方法至關重要。其次,研究大腦功能的正常變化可以豐富我們對大腦運作方式的理解,比如大腦在發育過程中如何分化,將決定我們的性別和性別認同。最後,本書展示了生物學取向的心智研究如何開始揭示創造力和意識的奧秘,其中特別注意到精神分裂癥和雙相障礙患者的案例。
雖然很多神經和精神疾病我們都聽說過,但並未真正了解,結果是我們對這些疾病和病人有太多誤解、偏見與恐懼,而這往往比疾病本身更可怕。本書從科普角度為我們解釋了各種神經與精神疾病的病因是什麽,病人通常是怎麽發病的,癥狀有哪些,科學家做過哪些探索,現有療法有哪些,其優勢和不足分別是什麽……相信多一分對疾病的正確認識,就能少一分望文生義、誤解乃至污名化。
編輯推薦
抑郁癥、雙相障礙、焦慮癥等,在你的網絡乃至現實世界中,是否都是頻頻出現的關鍵詞?如今,我們早已悄然進入了“精神疾病時代”,然而精神科相關人才的短缺,公眾精神健康素養的不足,以及比精神疾病本身更可怕的——污名化、病恥感和歧視,都赤裸裸地展示著當今時代精神疾病的負擔之巨大、形勢之嚴峻。
而諾獎得主坎德爾在《我們時代的神經與精神疾病》中為我們指了一條明路:“教育和科學是我們消除污名的最佳手段。”
後浪最新出品,世界知名神經科學家、精神科醫生兼諾獎得主埃里克·坎德爾寫作的大腦障礙科普著作《我們時代的神經與精神疾病》,以短小精幹的篇幅,綜合當前學界的最新研究,闡明孤獨癥、抑郁癥、雙相障礙、精神分裂癥、阿爾茨海默病、額顳癡呆、帕金森病、亨廷頓病、焦慮癥、創傷後應激障礙、精神病態行為、成癮障礙、性別認同困擾等神經與精神疾病背後的生物學機制,解析究竟大腦出了什麽狀況?為什麽出狀況?我們該如何應對?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我們對大腦及其障礙的了解比之前所有世紀的合起來還多。”——埃里克·坎德爾
為了解釋清楚最權威的學科知識和覆雜的生物機制,書中運用了許多巧思:引用患者對自己心理感受的描述,有助於讀者感同身受;各類圖表有助於讀者理解生物學機制;患者的藝術作品則能讓我們直接感受到他們不被束縛的創造力。
坎德爾理性解析了不同療法的利弊,有助於深化我們對於“治療”的認識,同時,他直接駁斥了各種污名、偏見,引入各方觀點對讀者有可能關心和好奇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科學知識與人文關懷兼備,讓我們加深對人性和這個世界的理解,在需要的時候更好地支持自己和家人。
哲學家陳嘉映、神經科學家約翰·E.道林、精神病學家徐一峰、神經生物學家仇子龍、演員陳沖 跨界聯袂推薦!在我們時代,這是人人都該閱讀的“心理障礙一本通”。
【名人推薦】
我曾讀過諾獎得主坎德爾的《追尋記憶的痕跡》,做過推薦。從腦科學角度說,這一部《我們時代的神經與精神疾病》內容更加系統翔實。坎德爾從腦科學的視角論述了心智的諸種方面,從記憶機制到藝術創造力,從身份認同到自由意志,為這些老議題提供了新洞見。我們不僅能看到心智生物學的新知如何改寫我們對精神疾患的認識,而且也能借此拓展我們對人性和這個世界的理解。
——陳嘉映,首都師範大學哲學系特聘教授、浙大城市學院特聘教授
這本書回歸了埃里克·坎德爾最初對人類心智及其障礙的興趣,是一座信息金礦。書中深入介紹了認知和神經方面的大腦疾病:我們已經知道什麽,更重要的是,我們還不知道什麽。坎德爾著重強調我們目前對各種大腦疾病的認識,主要是通過該領域應用的兩種相對較新的技術方法:遺傳分析和腦成像。我對這本書將臨床癥狀與神經生物學(已發現的大腦障礙的解剖和分子水平變化)融為一體表示讚賞。我向任何想了解人類對大腦疾病的探索進程的讀者強烈推薦這本書。
——約翰·E.道林,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榮休教授
這是一本關於大腦的神經生物學相關性和精神病學臨床科學基礎的科普巨著,坎德爾寫得非常精彩,讓人不忍釋卷。與一般科普不同的是,它同時兼具當今神經科學領域基礎與臨床最新進展,包括作者自己的記憶研究前沿工作,以及許多患者對自我癥狀的生動描繪,把一般晦澀難懂的神經系統結構、功能與人們日常體驗的聯系簡明生動地表達出來,分寸感把握很到位,也很好地梳理了現代精神醫學和心理治療的發展簡史。他對創造力的大腦機制的觀點顯示出非同凡響的洞察力。在新心智生物學的框架下,神經精神疾病、發育與遺傳易感素質、學習與記憶、人類行為、意識本質、精神分析等等被有機地串聯起來,以引人入勝的方式呈現給讀者,由此開啟一段探索大腦與心智之旅。
——徐一峰,國家精神疾病醫學中心腦健康研究院院長、上海市重性精神病重點實驗室主任
坎德爾是諾獎獲得者,腦科學大師,也是科學寫作的大師。他曾創作過自傳《追尋記憶的痕跡》、《為什麽你看不懂抽象畫?》等諸多科普名著。《我們時代的神經與精神疾病》是他撰寫的關於腦疾病的一本科普小書,說小書是因為篇幅並不大。對於種類繁多、原因覆雜的腦疾病,即使是厚厚的大部頭也很難跟大眾講明白其來龍去脈。在這本書里,坎德爾再次展現出精湛的科學寫作功力,並非面面俱到,而是對當前最重要的腦疾病做了精彩的“畫龍點睛”。例如對於孤獨癥,他認為關鍵的問題在於大腦中分管社會功能的腦區出現了異常,對於情緒障礙疾病例如抑郁癥,他提出可能是由於分管情緒與記憶的腦區連接出現了異常,等等。由於腦疾病的研究還在不斷進行之中,這些點睛之筆並非一定是疾病的真正原因,但坎德爾出於數十年的腦科學研究思考,確實提出了非常有價值的科學觀點,不僅對於大眾理解腦疾病有幫助,對於我們專業研究者也提供了專業的視角。對於腦科學或腦疾病感興趣的讀者而言,相信這本書是一本非常精彩的入門讀物。
——仇子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松江研究院資深研究員、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
腦神經科學曾經是我母親最感興趣的話題。2020年她患癌癥住院,我回來陪她,買了一本埃里克·坎德爾寫的The Disordered Mind(即《我們時代的神經與精神疾病》英文原版)。我想從中理解母親的阿爾茨海默病,也想跟她分享一下這個領域最新的發展。
見我讀書,母親問,你在看什麽書?我說,一本很棒的科普,通過研究孤獨癥、抑郁癥、精神分裂癥、帕金森病、成癮等疾病,去理解思維、情感、行為、記憶和創造力。
當時母親已經無法從真正意義上閱讀,因為她失去了存儲新信息的能力。但我仍想借這本書跟她聊天,我說,坎德爾因研究“學習與記憶存儲”,在2000年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
她拿過書看里面的插圖。我說,這本書企圖探討人類最困難的一個問題:我們的心靈,我們個人的自我感,是如何從大腦的物質中產生的?她說,這的確是個有意思的問題,數百億神經元是如何產生了意識的?不過人用意識去理解意識,能有答案嗎?
那個時刻,清醒像一道閃電劃過了母親頭腦的夜空。兩分鐘後,她完全忘記了這場對話,令我懷疑它是否真的發生過。
回想起來,那是我和母親最後一次有實質的交流。
——陳沖,影視演員、電影導演、編劇
埃里克·坎德爾是20世紀和21世紀神經科學的巨人之一……本書既易於閱讀又內容豐富……我把它推薦給行為神經學家和神經精神病學家,既是讓他們自己獲得啟發,也是讓他們看看更聰明的病人正在讀什麽。
——霍華德·S. 基施納,範德比爾特大學醫學中心神經學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