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中文做了場夢》是意大利青年作家亞歷用中文寫下自己六年中國漫遊的非虛構文學作品。
2016年,23歲的畢業生亞歷在衰老的意大利看不到出路,決心投奔冉冉升起的電影制作熱土——中國。他來到北京電影學院學導演,出演瓜子和手機廣告,在主旋律戰爭片中當46號群演,用蹩腳的普通話錄電影播客,給紀錄片當翻譯,也參與過地下獨立電影制作。
六年間,亞歷從零開始學中文,在豆瓣上寫日記,在大城小鎮與不同的人對話,在每一次微小的相遇中見證中國的廣闊:在北京,和宿管阿姨學習怎麽切菜;在廣州拍廣告,開工前喝早茶,拍完片喝斷片;在上海,把客廳當成寫作沙龍,創造一個臨時的家;在四川農村,把白jiu當成暖氣,跨越寒冬和方言的隔閡。
亞歷用冷靜又不乏幽默的文字,記錄自己在中國的觀察和日常,書寫近年的個體遭遇和時代變化,也寫下無論全世界青年人共同面對的時代情緒和現實困境:在失序且孤獨的時代,勇於擁抱生活的不確定,保持流動,渴望自由,跨過隔閡,與人連接。
編輯推薦
★意大利人以中文書寫中國漫遊,記錄我們過去六年的荒誕和希望
宿管阿姨、維修大叔、食堂小哥、出租車司機,每一次微小的相遇都通往更廣闊的中國
本書是意大利青年作家亞歷用中文寫下自己六年來華往事的非虛構作品。亞歷和中國結緣於2014年南京青奧會,於2016年前往中國學習電影和中文。他親歷了近六年間中國社會的大小變化,從電影行業的起伏,到時代環境的變動。他不借助翻譯、用中文和人交流,更深入地和不同的人互動,記錄下身處這片土地的人們的動人故事。
★從零開始學漢語,用中文寫成豆瓣人氣作者,獲得10萬 的共鳴
一本坦誠與留白的黑色幽默之作,一次跨越文化隔閡的語言奇跡
從初到中國看《歡樂頌》學漢語,到用蹩腳普通話錄播客,再到熟練地用中文寫文章、開專欄,這個意大利人的中文寫作吸引萬千名讀者關注。2022年末,他在“正面連接”發表的長文《世界分裂了,你為什麽還留在中國?》獲10萬 閱讀,引起熱議。
在這本私人回憶錄,亞歷書寫了自己赤誠的情感、理想和希望,其視角冷靜又不乏幽默,以輕盈的文字觸碰堅硬的現實,用包容和好奇迎接挑戰,跨越語言、文化和地域的隔閡,被知名譯者陳英盛譽為“語言奇跡”。
★他是寫作者亞歷,也是會過日子的老外,看意大利打工人如何闖蕩中國職場、探索自我
亞歷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拍過紀錄片,扛過攝像機,當過冤種制片助理,為瓜子、手機等產品出演廣告;他還是地下獨立電影的男主角,是主旋律戰爭片中的46號群演。作為“打工人”,他還為紀錄片擔任翻譯,當過意大利語外教;他也是當代青年文化的深度參與者和創造者,曾在上海亭子間發起“中文寫作俱樂部”,並因用中文記錄日常而收到豆瓣讀者寄來的辣條。
亞歷在自由和宿醉間闖蕩中國這個“狂野西部”,從逐漸學會應付潛規則,到能讀懂jiu桌上的氣氛,他寫下和這片土地的覆雜相處,也記錄自己初入社會到邁向30歲的自我尋找和人生探索。
★獻給還在路上漂泊的你:當生活失去秩序,學會擁抱不確定,保持流動的心,與人建立連接
當外界發生變化,亞歷以年輕無畏的勇氣和樂觀松弛的態度,擁抱時刻變動的生活和未知的明天:保持流動,就能繼續穿越。
離開學校、初入社會的尷尬真空期,面對社會時鐘、同輩壓力、身處異鄉的無歸屬感,他用與人連接來“精神回血”:面對誤解和偏見,努力和人交流;活在原子化社會,通過文字和現實中身處平行世界的人產生連接;在封閉的上海小區里,和鄰居共享雞蛋和希望……和陌生人一起,在失序的世界中重建生活。
★澎湃“Sixth Tone”非虛構寫作大賽一等獎得主作品,知名譯者陳英力薦
紀實作品《11號樓的家事》獲Sixth Tone大賽一等獎,評委項飈認為“以一種平和但又獨特的方式講述自己和其他成員之間的故事”,扶霞評價“通過對話和簡潔但觀察入微的細節,生動地展示了上海弄堂里的故事”,吳琦讚其“幾乎就像一部短篇小說”。四川外國語大學教授、“那不勒斯四部曲”譯者陳英力薦:“亞歷的文字給人帶來新的閱讀體驗,在講述上也打破了某種隔絕,這本身就是一個語言奇跡,一次放下母語、全身心投入到漢語的勇敢嘗試。”
亞歷的黑色幽默總讓人突然爆笑,而他的局外人視角又顯得冷靜。當本土作者因為強烈的痛苦和使命感的壓力很難落筆時,亞歷卻一直穩定地記錄,細致,生動,諷刺,幽你一默。能遇到這樣的作者是一種幸運——熊阿姨,媒體人
你大概很少見到一個外國人如此流暢和沈浸式的中文寫作,那些意味深長的細節和故事讓人忍不住會心一笑。他更關心真實的人——前台的阿姨,想去山西轉一轉的食堂打菜的小哥,維修大叔關於一顆蘋果的心願,他們不再是“功能化”的角色,在一個意大利作者的筆下變得生動起來。——極晝工作室
近期在簡體中文世界里ZUI好的閱讀體驗,來自一位意大利人。他經常能用常見的詞匯和句式營造出一種奇異的幽默感。我們都見過太多英語流利如母語的中國人,以及寫了不少中國的故事卻仍說不好中文的外國作家,但願意用中文來表達自我的外國人一直都是少的。亞歷所寫作的內容並非是有意尋找到的故事線索,而是一種當下的氛圍。亞歷所記錄的素材是私人的,情感與視角卻是公共的。——NOWNESS現在
亞歷從零開始學習中文,也用新的視角看待和記錄在中國的生活。他看《歡樂頌》,與中國朋友喝白jiu,遇到外國人住宿登記的難題。他在隔離中仍然尋求人與人的連接,在上海辦寫作俱樂部,封控時與朋友互助,偶爾討論“潤不潤”的問題。很多讀者在亞歷的故事里看到自己的生活。——正面連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