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6269851027 |
定价 |
NT250 |
售价 |
RM39.10 |
优惠价 |
RM34.80 *
|
作者 |
蔡沂蓁
|
出版社 |
橄欖
|
出版日期 |
2024-07-22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144 页. 21.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2.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易》內蘊於中華文化深層,許多成語、典故皆從易經而來。然而,易經的卜筮體裁難免令基督徒有所抗拒。周聯華牧師 (1920-2016) 所撰《易的神學》嘗試以易經的語言素材,對教會闡釋基督教的神學概念,期望能建構本色化的神學;然而以文本批判理論所謂「理想讀者」而言,不熟悉易經文本的建制教會會眾恐怕並非首選。因此本書將既有的易經讀者,即《易》的詮釋群體,視作田立克 (Paul Tillich) 所謂「潛存的教會」(latent church),運用此群體累積的易學知識與概念體系,重構「易的神學」,期望能實現周聯華牧師在中華文化背景下寫作《易的神學》初衷,並能對精神文化的跨界域傳播工作者有所啟發。 |
|
|
|
|
|
|
|
|
|
|
|
|
|
|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第三節 研究方法
(一)經文辯讀與宗教對話
(二)現象學與觀物取象的易學思維
(三) 以「顯現與不顯現」的形式結構理解
教會的潛存模態
第四節 文獻回顧
(一)周聯華本色神學之論述與實踐
(二) 本色語言的實踐例示
—《易經》與基督教的對遇
小結
第二章 從「易的神學」到「易」的神學
第一節 神論
(一)聖父之部
(二)聖子之部
(三)聖靈之部
第二節 人類的處境與神的介入
(一)人之部與罪論
(二)救恩之部
第三節 社群與終結
(一)教會觀
(二)末世論
小結
第三章 《易的神學》語言素材分析
第一節 「易」之意義
第二節 元亨利貞
(一)元
(二)亨
(三)利
(四)貞
小結
第四章 尋索易學詮釋群體與基督教的共通語言
第一節 「尊乾法坤」的神學
第二節 坤卦的耶穌生平敘事
第三節 由乾坤推演六十四卦
(一)相遇與退避∕復歸與臨在
(二)天地之交與不交∕水火之濟與不濟
結論:反省與展望
參考文獻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蔡沂蓁
臺灣大學法律系學士、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曾任中研院文哲所兼任助理、中原大學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編輯助理,並榮獲周聯華牧師紀念基金會神學研究獎助計畫(2020)、統一數位翻譯獎學金(2021)、斐陶斐榮譽會員(2022)。亦為「羽驛書窩」書店店長。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