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史家羅志田集大成之作 深入歷史褶皺,依循因緣脈絡 敘史如史,重書一場「複雜和多歧」的五四運動 「史事本身是豐富的,寫出的故事就不必太簡約。」——羅志田 本書是史家羅志田多年研究五四的集大成之作。作者回到眾聲喧嘩、駁雜繁複的歷史場景,呈現一個更現場、更真實的運動:在天下崩散的時代,各式各樣的人物登台,五花八門的思想生長。在互相的對話、辨析、角力、衝突中,促成種種波濤和暗流;同時也在不斷的傳頌、記憶和詮釋之中,塑造我們對五四以及對近代中國史的整體認識。 與之相應,作者對五四的理解不是一幅幅定格畫面 ,而是一條奔湧的歷史河流。全書並不停留在對於五四史實「刻舟求劍」式的靜止考察,而是試圖在不斷衝撞、激盪、流動的歷史之河中,捕捉那個自塑旋律的「複調的五四」。
自 序 /xi 第一章 引論:把「天下」帶回歷史敘述: 一個民國前期隱退的視角 /1 一 從名相模棱看國家概念的「早熟」 /3 二 連成一串的國家、社會與文化 /11 三 「超國家」思路的顯現 /22 四 餘論:把天下帶回歷史敘述 /32 第二章 體相與個性:以五四為標識的新文化運動 /41 一 革命的延續:從辛亥到五四 44 二 衝擊反應與自我覺醒 /50 三 文化在開戰中興起 /57 四 學生運動與文化運動 /66 五 新文化運動的遺產 /71 六 餘論:廣狹五四的互動 /80 第三章 多重的複調:五四的特異性與多歧性 /85 一 五四的延續與轉折 /86 二 劃時代的分水嶺 /89 三 漸入行動時代:五四的延展和終結 /96 四 五四認知的形成和發展 /101 五 五四個性的特異面相 /105 六 五四需要複調的研究 /113 第四章 本事與言說的糾纏:再論複調的五四 /123 一 引言:五四的「積」與「填」 /124 二 無意中自塑旋律的樂章 /127 三 公言與私言:再論五四的複調 /134 四 與發生同步的記憶:本事與言說的糾纏 /137 五 異辭:不斷加上新意義的賡續記憶 /143 六 餘論:認識一個並不自足的五四 /148 第五章 文學革命的社會功能與社會反響 /157 一 引言:《新青年》的溝通作用 /158 二 「我們」與「他們」的困擾 /162 三 新文學作品的實際讀者 /171 第六章 希望與失望的轉折:五四學生運動前一年 /177 一 公理戰勝的樂觀 /179 二 新紀元和新潮流 /185 三 對文治的憧憬 /194 四 對共和體制的失望 /201 五 餘論:局勢和情緒的逆轉 /206 第七章 對「問題與主義」之爭的再認識 /219 一 倒放電影的爭論起因 /223 二 因相近而區分 /227 三 胡適的思路及他人最初的因應 /241 四 整體改造和點滴改革 /252 五 外來主義與中國國情的關係 /279 六 餘論:走向「行動的時代」 /295 第八章 陳獨秀與《新青年》的轉向 /309 一 「五四」前後的《新青年》 /309 二 北大的學科調整與京城的新舊之爭 /313 三 徘徊於自由主義和馬克思主義之間的陳獨秀 /325 四 《新青年》的轉向 /330 五 《新青年》編輯部改組風波 /337 六 餘論:「五四」比我們認知的更豐富 /344 第九章 課業與救國: 從老師輩的即時觀察認識「五四」的豐富性 /347 一 蔣夢麟對五四的即時觀察 /348 二 老師輩一年後的反思 /354 三 救國和讀書怎樣兩全? /360 四 社會模範的自制能力 /365 五 餘論:學生與五四運動 /371 第十章 無共識的共論: 五四後期關於東西與世界的文化辨析 /377 一 文化的東西與世界 /380 二 世界不是東西二元:常乃惪的挑戰 /386 三 餘論:線性進化的世界文化 /391 第十一章 從科學與人生觀之爭 看學生運動後對五四基本理念的反思 /399 一 論戰雙方的動機 /401 二 進化論與作為五四基本理念的「科學」 /412 三 餘論:認識科學 /421 第十二章 走向「政治解決」的「中國文藝復興」: 五四前後思想文化運動與政治運動的關係 /427 一 引言:文學革命的開放性 /429 二 新思潮中文化與政治的緊張 /433 三 較長時段的「中國文藝復興」 /442 四 在兼容並包中走向政治解決的廣義五四 /449 五 餘論:政治解決的功與罪 /458 參考文獻 /465
作者簡介 羅志田 普林斯頓大學博士,曾任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現為四川大學文科傑出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近代史,尤擅近代思想史、文化史與學術史。著作有《再造文明之夢:胡適傳》、《權勢轉移:近代中國的思想、社會與學術》、《國家與學術:清季民初關於「國學」的思想論爭》、《亂世潛流:民族主義與民國政治》、《革命的形成:清季十年的轉折》等。
最近浏览商品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