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6263106888 |
定价 |
NT750 |
售价 |
RM117.20 |
优惠价 |
RM100.79 *
|
作者 |
奧罕‧帕慕克
|
译者 |
王翎 |
出版社 |
麥田
|
出版日期 |
2024-07-27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632 页. 14.8.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36.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一夜之間,瘟疫佔領了整座島嶼,
一個古老的帝國也面臨東西交戰的關鍵時刻……
一個島國的命運,掌握在誰手中?
★帕慕克親繪封面★
★《紐約客》年度好書肯定★
羅仕龍(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專文導讀
《衛報》、《洛杉磯時報》、《出版者周刊》、《旁觀者》等國際媒體佳評如潮
「帕慕克的書永遠會是該年度必讀之作!」──《書單》
「這部小說是帶著對這些秉持自由主義的英勇領袖之敬意及欽佩而寫。」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 構思長達四十年、費時五年的書寫
結合《大疫年紀事》的寫實記敘 《鼠疫》的道德抉擇 《十日談》的感性情懷
成就這部貫串東西文化對峙、國族政治衝突的百年史詩鉅獻
在遙遠的東方,各國都可瞭望的一座海洋上,明赫利亞小島──帝國最邊緣的一員,靜靜佇立。有一天,瘟疫爆發了,本就紛爭不斷的小島也立即陷入叛變的混亂中。
蘇丹趕忙派了專業的疫情處理政務官趕來,主導島上的隔離政策,企圖壓制疫情,人口占一半的穆斯林島民對於這位基督徒政務官無法心服口服,不肯聽從其指令。雙方僵持不下,直到一場謀殺案上演。
疫情迅速蔓延,蘇丹趕忙加派人馬,一位派了第二位人手,這一次是一位穆斯林醫生,再度引發島上半數的基督徒島民不滿。命案真相始終無法大白,染疫死亡的人數節節攀升,眼看著疫情可能爆發到小島之外,蘇丹只好派軍封鎖該島,島上的人們接下來只能靠自己對抗疫情……革命英雄、本土志士紛紛崛起,構成一部企圖接近「想像的真實」的殖民文化抗爭史詩。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構思長四十年之久、耗時五年書寫,造就這部結合溫疫與政治的史詩巨作。創作期間歷經了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他將其於疫情期間的恐懼感注入小說人物的內心,讓他們同樣充滿對於疫病的憂懼,文字飽含對瘟疫流行之際的政府權威、民族情感、人生價值觀的深刻省思。帕慕克對國族政治的反思之深遠,甚至在出版後遭人指控為汙辱土耳其、煽動「仇恨及敵意」的作品。面對這些風波,帕慕克如此辯護:「這部小說是帶著對這些秉持自由主義的英勇領袖之敬意及欽佩而寫。」
▍本書特色
1.東方與西方的兩相對峙、大歷史與文學敘事的相互覆寫、家與國的多元定義,一向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寫作之路上投注全部心力的議題,《大疫之夜》集多重元素於一身,兼以新冠疫情期間的觀察與思索,對想像的城市描寫之細緻,有如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喬伊斯筆下雋永的都柏林、福克納筆下寄託生命矛盾的約克拿帕托發郡。這是帕慕克寫作生涯迄今為止最浩瀚的一部作品。
2.在二〇〇六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之前,帕慕克的作品與言論就持續引發民族主義者不滿。本書推出之後,很快就遭到有心人士指出本書有「侮辱土耳其國父凱末爾」之嫌。然帕慕克回應,本書「本書不曾有一絲對英勇建國者或凱末爾不敬之意,反之,這部小說滿是對這些秉持自由主義的英勇領袖之敬意及欽佩。」於創作自由仍遭政府高度壓制的當代土耳其,帕慕克始終展現不畏強權的直言批判姿態。
3.小說敘事者直到故事的最後才揭露自己歷史學家的身分,帕慕克試圖塑造「革命英雄」的典範,藉此重省東方主義與民族主義的思考,藉由虛構的島嶼與帝國思維交戰的故事,再度思索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何自我定義,與他者之關係。傳染病元素上承薄伽丘《十日談》、狄福《大疫年紀事》、卡繆《鼠疫》,堪稱屬於後新冠時代的當代瘟疫文學。
▍媒體好評
帕慕克創造了一個位於地中海上的虛構小島,小島上有豐富的歷史與人文特色,令讀者很快埋首其中。彷彿帕慕克正在召喚他曾經想像的理想城市一般,宛若一座不可能存在於現實的伊甸園。──《紐約客》
《大疫之夜》是一部充滿矛盾的小說──既幽默又可怕,既是歷史書寫又是虛構小說。透過二十世紀初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統治下一座小島疫情爆發後的種種,企圖審視現實世界流行病的破壞力和全球威權主義的崛起現狀。──《華盛頓郵報》
帕慕克的第十一部小說,也是最長的一部小說,像福克納虛構了約克拿帕托發郡一般,本書虛構了一座風光明媚的小島。本書是劃時代的瘟疫文學代表,也是一個國家如何建國、奪得主權的故事。──《洛杉磯時報》
今年最棒的書之一!帕慕克的實驗性寫作永遠如此挑釁而有趣!──《衛報》
帕慕克的書寫永遠如此引人入勝,這依然會是一本讓讀者永難忘懷的書。──《出版者週刊》
土耳其最知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巧妙嫻熟地融合寫實主義與諷刺筆法,講述一段虛構歷史,利用「後新冠」時代人人熟悉的致命流行病元素,帶讀者重返他最重視的議題。帕慕克的書永遠會是該年度必讀之作!──《書單》
▍延伸閱讀
◎我的名字叫紅
◎白色城堡
◎新人生
◎黑色之書
◎雪
◎純真博物館
◎率性而多感的小說家:帕慕克哈佛文學講堂
◎別樣的色彩:閱讀.生活.伊斯坦堡.小說之外的日常
◎我心中的陌生人 |
|
|
|
|
|
|
|
|
|
|
|
|
|
|
目錄
明格里亞省亞卡茲市及亞卡茲城堡地圖
鄂圖曼帝國第三十到三十四任蘇丹世系表簡圖
帕琦瑟公主與努里醫師家族人物關係簡圖
大疫之夜
專文解說 在虛構的地圖上探測真實的邊界/羅仕龍
帕慕克年表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奧罕.帕慕克Orhan Pamuk (1952.06.07~) ▌2003年都柏林文學獎得主 ▌200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2010年諾曼.米勒終身成就獎得主
出生於伊斯坦堡,就讀伊斯坦堡科技大學建築系,伊斯坦堡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曾客居紐約三年。自1974年開始創作生涯,至今從未間斷。
帕慕克在文學家庭中成長,祖父在凱末爾時代建造國有鐵路累積的財富,讓他父親可以盡情沉浸在文學的天地間,成為土耳其的法文詩翻譯家。
生長於文化交融之地,令他不對任何問題預設立場,一如他的學習過程。他在七歲與二十一歲時,兩度考慮成為畫家,並試著模仿鄂圖曼伊斯蘭的細密畫。他曾經在紐約生活三年,只為了在如同伊斯坦堡一般文化交會的西方城市漫步街頭。
約翰.厄普戴克將他與普魯斯特相提並論,而他的歷史小說被認為與湯瑪斯.曼的小說一樣富含音樂性;書評家也常拿他與卡爾維諾、安貝托.艾可、尤瑟娜等傑出名家相評比。帕慕克也說自己非常喜歡尤瑟娜。尤瑟娜在其傑出散文中所呈現的調性與語言,都是帕慕克作品的特質。
帕慕克時時關注政治、文化、社會等議題,一如他筆下的小說人物。他尤其關心政治上的激進主義,例如二戰中亞美尼亞人大屠殺事件的真相究竟為何?庫德族問題是否有完美解答?九一一之後,他積極參與「西方的」與「伊斯蘭的」相關討論,嚴厲反對「黑白問題」的激化。
2006年,帕慕克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殊榮,得獎評語為:「在追尋故鄉的憂鬱靈魂中,發現文化衝突跟交疊的新表徵。」
相關著作:《新人生(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的國族文化寓言經典)》《紅髮女子(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創作40年再現精湛小說技藝之最新力作)》《我心中的陌生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暌違六年最新長篇小說)》《白色城堡(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首部英譯作品)》《別樣的色彩:閱讀.生活.伊斯坦堡,小說之外的日常》《我的名字叫紅(十週年紀念版)》
譯者簡介
王翎 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所畢業,現專事筆譯,譯作有《鋼索上的譯者》、《塵之書三部曲》、《好故事能對抗世界嗎?》等書。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