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第一章 互動與儀式體與社會交往 媒體技術和社會交往 網路分享時代的社會交往 情緒社會學的淵源 以社會情緒學觀照網路交往 本書論述綱要 第二章 原子社會的社會交往 社會交往方式的變遷 傳播儀式的類型 不同歷史時期的媒體場景 第三章 電子部落的社會交往 電子部落的媒體場景 分享技術如何告別原子時代 電子部落素描 網路交往的若干類型 第四章 網路建構媒體場景:櫃檯和後台的相互侵入 網路建構的混亂媒體場景 櫃檯即後台 網路向電視復仇:時間和空間的再平衡 網路分享媒體場景的建構 第五章 無所不在的關注流:掙脫地方性聯繫 身體在場與不在場的祕密 參與者的不同類型 網路社會交往中的身分認知 關注流:投射在陌生的群體中 第六章 「情感變壓器」:集體意識新流向 權力和地位的影響 短期情感和長期情感 強情感連結和弱情感連結 情感流:四處漫溢的集體意識 第七章 符號流:更大社會範圍中的新群體成員身分 作為意義的符號的變遷 做為儀式成果的符號 符號流:被更新的身分 第八章 結論:理想化的社會交往——純粹關係 網路交往中集體儀式的場景建構方式 從原子社會到電子部落:網路交往中的儀式實現機制 理想的社會交往方式:純粹關係 文化與媒體研究的再探索 未來研究之展望 後記:沒有人知道你不懂互聯網
作者簡介 馬向陽 馬向陽(陽光)博士,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傳播藝術和科學學院訪問學者,最早從事互聯網研究的學者之一,研究領域為網路社會和城市文化。一九九八年起在《電腦世界》開闢了一個關於互聯網的個人專欄「人,在網路居住」,並先後在平面及網路等開設關於互聯網發展研究的個人專欄,發表作品數百萬字,主要著作有《網路英雄傳》、「網路中國三部曲」:《新浪模式》、《這,才叫商業模式》、《長尾理論》等,有多篇學術文章在《讀書》等刊物發表。
最近浏览商品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