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有八至九成的信息通過視覺獲取。漸漸地,我們以為用眼睛看到的就是世界的全貌。
看不見的人,是感知“世界的另一種樣子”的專家。他們用手閱讀,用耳朵眺望,把腳當做探照燈;還能通過語言借他人之眼,用幽默態度翻轉種種“不便”。
東京工業大學教授伊藤亞紗經過與視障人士的長期相處,從空間、感覺、運動、語言和幽默五大主題,帶領我們一起走進“看不見”的世界。在那里,當視覺消失,身體生長出意想不到的嶄新可能。就好比這世界上有四只腳的椅子,也有三只腳的椅子,二者有著各自的平衡。這本書想去關注的,不是四只腳的椅子少了一只腳的“欠缺”,而是原本就由三只腳創造出的“完整”。
我們已經迎來身體多元化的時代,認識他們的世界,同時意味著認識自身的更多可能。
編輯推薦
★ 北大醫學博士、知名眼科專家陶勇誠摯作序,領路閱讀!
——這本書的主題是幫助大眾理解視障人士如何認知世界。我做了20年眼科醫生,因為職業和“光·M計劃”公益項目的關系,我結交了很多視障朋友。我的視障朋友們可以潛水、跑馬拉松,可以自己化妝,可以做程序員、做翻譯、做老師,可以從事藝術創作、做音頻主播。他們通過聽覺、嗅覺、觸覺等方式感知和理解與我們眼中不一樣的世界,這種獨特的體驗值得我們每個明眼人尊重和學習。
*陶勇醫生此次序言稿費均用於視障公益項目“光·M 計劃”
★ 帶有溫度地觀察與記述視障人士的生活,打破刻板印象,傾聽真實心聲
——觸覺敏銳?盲人摸象?推拿高手?無法自理?世界只有一片黑暗?必須要用眼睛,才能看?……
——在這之前,先聽聽他們說:我可摸不出這是什麽玩意兒;看不見,所以沒有死角;看不見之後,反而不容易摔倒了;我其實更願意一個人住;我們盲人也有看羅丹的權利!……
——身體如此多才多藝,視障人士“解綁”了器官與能力,也解鎖了種種令人想不到的可能性。
★ 那些和視障人士一起“看”過後才會明白的事,原來殘疾可以這樣對待!
——大家都有自己的做得到和做不到。看不見是一種身體特征,不是能力不足的象征。
——在基礎與必須的福利保障之外,收起同情,放下憐憫,別把關愛變成障礙。
——助力“殘健融合”新思路:真正的無障礙,是平視與尊重,像朋友和鄰居一樣相處。
★ “明眼人真不方便啊”:從看不見的世界折返,抵達被雙眼隱蔽的真相
——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一閒下來,就不自覺地刷起手機?你的眼睛,是否除了睡覺總沒有一刻休息?一旦停止“觀看”,身體便會經歷無可遏制的饑餓?
——翻開這本書,逐漸體會看不見人與世界交往的方法時,你將意識到我們對身體的利用是多麽狹隘、缺乏靈活性。一眼望盡,我們以為掌控了一切,其實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