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作者林富士教授逝世三周年紀念 ★傳承自上古咒術療法的「祝由」,為何從正統醫學轉為「異端」? ◆起源於上古咒術醫療的祝由,是後世符咒療法的起源? ◇曾為正統醫學之一,卻被視為招搖撞騙的騙術? ◆令人嘖嘖稱奇的療效,究竟是真還是假? 在未有系統性醫學的時代,難治疾病常被視為因鬼怪作崇而生,因此多以禁鬼驅疾等法術作為醫治手段,使用咒術療法為核心的「祝由」,即是在此背景之下應運而生。祝由神祕的術式、奇妙的效果,不僅吸引眾人爭相求治,也被官方列為正統醫學之一。但隨時間進展,祝由不僅被官方除名,也漸被視以術愚人的騙術;祝由的形象與地位,為何會有如此天翻地覆的轉變? 【是正統,還是異端──祝由的歷史起伏】 傳承自上古咒術療法的祝由,自先秦時代便通行於民間,並在隋代被納入官署,成為正統醫療體系的一環。但祝由嚴苛的鍛鍊方式,以及士人對療效的質疑,使其面臨人才短缺、遭官方除名的困境;與此同時,民間藉由「祝由術」惑眾斂財之例接連發生。原為正統醫學之一的祝由,竟轉為誣民惑眾的騙術,如此巨大的轉變,是社會變遷使然,還是政治角力下悲劇?作者以豐富文獻、嚴謹考證,追溯祝由的歷史脈絡、梳理咒術療法的形象流變,完整詮釋祝由於千年歷史中的起落史。 【從醫學、社會、宗教等多重視野,全面剖析「祝由」】 除了考證祝由的歷史淵源及相關文獻,本書亦從醫學、社會,以及宗教等多重角度切入,探究各朝代對祝由的態度、剖析傳統醫學社群對祝由的觀感,並蒐羅近代中國祝由科醫者以符咒、符法行醫之實錄,不僅重現祝由的神祕面貌,更為後世研究留下珍貴史料、拓展新視野。期盼讀者能從中見證祝由從「正統」到「異端」的歷史進程,一同認識源自上古時代的「神乎其技」。 專文推薦 杜正勝|中央研究院院士 李豐楙|中央研究院院士 誠摯推薦 王汎森|中央研究院院士 李貞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張 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康 豹|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陳元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黃進興|中央研究院院士 蘇奕彰|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 (依姓氏筆畫排列)
'推薦序 杜正勝 推薦序 李豐楙 編輯說明 陳藝勻 導 論 一、被忽視的歷史 二、被刪除的記憶/技藝 三、探索之必要 語言的歷史──「祝由」釋義 一、辭典的定義 二、經典的注疏 三、「祝說病由」析論 四、現代文字學與語言學家的看法 五、結 語 科目的歷史──宋元明清的醫學科目 正統的範式──官方「祝由科」的內涵 「祝由科」醫學文獻及其傳習 「祝由」醫學與道教的關係──以《聖濟總錄‧符禁門》為主的討論 試論《聖濟總錄》的編者 傳統醫學社群的聲音──醫者與士大夫對於「祝由科」的態度 一、引 言 二、隋唐至兩宋時期(西元六至十三世紀)的主流聲音 三、元明時期(西元十三至十七世紀)的多元聲音 四、清代(西元十七至二十世紀)的褒貶 五、結 語 清代民間祝由科的醫者群像──傳統文獻的描述與刻畫 一、引 言 二、「祝由科」醫者的醫療事例 三、「祝由科」醫者的人群特色 四、祝由術與對治之病 五、結 語 神乎其技──近代中國「新媒體」中的「祝由科」形象之一 一、引 言 二、祝由科醫者的醫療活動 三、祝由科醫者「人群學」分析 四、結 語 騙術與邪術──近代中國「新媒體」中的「祝由科」形象之二 一、引 言 二、負面新聞中的祝由科 三、輿論對於祝由科的批判 雜揉與堆疊──民間祝由科文本的「後設資料」 一、引 言 二、祝由醫者與宗教人士的「祝由書」 三、專業醫家與士人的「祝由方」 四、結 語 結 論 一、誰是祝由?浮浮沉沉的技藝 二、誰主浮沉?宗教、醫療與政治的糾結 三、誰是主體?痛苦、無知與絕望的病人 附 錄
作者簡介 林富士(1960-2021) 出生於臺灣雲林。臺灣大學歷史學士、碩士,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博士。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召集人。學術研究領域為宗教史、醫療史、文化史、數位人文學。著有《小歷史──歷史的邊陲》、《疾病終結者──中國早期的道教醫學》、《孤魂與鬼雄的世界──北臺灣的厲鬼信仰》、《紅色印象》、《漢代的巫者》、《巫者的世界》與《紅唇與黑齒──縱觀檳榔文化史》等。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