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
世界沒有天與地的分別
在牛的故鄉梅多瑪
萬物彼此相愛,毋須分離
——
為了追尋牧場小牛失蹤的真相
瑪那將她那一對美麗的角向天空展開
像一雙翅膀…
★第一本從牛的視角寫作的動物小說,以獨創的牛族寓言帶來希望和療癒
★對生靈萬物充滿愛、關懷、尊重和共情,是生命教育、情感教育最佳讀本
小母牛瑪那,擁有一對向著天空生長的漂亮長角。她和爺爺媽媽與家人,還有一群會跳舞的羊兒,快樂生活在這個被稱為「家」的地方——貝克牧場。
她和家人們都聽過一個美麗的傳說——所有生命都來自牛的故鄉「梅多瑪」,在那裡,所有的牛都能自由自在地飛翔。
一場突如而至的災難使貝克牧場遭逢巨變,瑪那和兩個牛姊妹被帶到新的牧場,一切,都和她以為的不一樣了:
#在貝克牧場,瑪那有親愛的兄弟姊妹;新牧場只有一大群母牛,每一隻小母牛都叫「艾芙」?
#曾經自由奔跑的草場、抓癢用小球粒皮樹都不見了;新牧場到處都是放射狀的電線,螫到就疼!
#一天,一支冰冷的機器進入瑪那和「艾芙」們的身體,接著,她們竟然都懷孕了…
十個月後,瑪那第一次生下寶寶。她舔舐新生的女兒、用氣味給她取了獨一無二的名字「艾姆」。但是,和所有在新牧場中出生的小牛犢一樣,人類立刻把「艾姆」帶走了——瑪那不明白,當自己生下小牛、成了以奶水哺育萬物的奶牛以後,為什麼必須和親愛的家人、稚嫩的女兒分開?她聽說過:
很久很久以前,世界沒有天與地的分別。
在美麗的斐勒麥梅多瑪,每個生命都有共同的名字,萬物彼此相愛,毋須分離。
為了尋找艾姆,為了弄清所有小牛失蹤的真相,
瑪那奮力將她那雙美麗大角向天空展開,像在飛翔一樣…
她能與女兒和散失的家人團聚,回到她思念的梅多瑪嗎?
暖心推薦
古碧玲|作家、上下游副刊總編輯
余家斌|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
李後璁|自然引路人
林大利|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研究員
馬尼尼為 |詩人、作家
(依姓氏筆畫序)
各界好評
「人類的飲食習慣決定這個世界的面貌。透過作者細膩的筆觸與富含寓意的故事讓我們窺見農場動物的生活,反思人與自然的關係。」——余家斌|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
「食物鏈的學理,我們都知道。但人類的生活,建基於太多生物之上,早已遠遠超出食物鏈。曾經看過被眷養在柵欄裡的乳牛們,牠們有著腫脹的乳房,擠出來的奶和被剝奪的親子權劃上等號。那一雙雙透徹晶亮且極富靈性的眸子,怎麼願意過著失卻自由、違反動物本性的生活?在食物鏈之外,人類要得太多,多到讓其他物種承受如果加諸在人類身上必定難以消受的痛苦。
《瑪那》是難得一見的以動物為主角的台灣創作小說,讓我們卸下高高在上的人類視角,願人類對待萬物時,像理解那些角色鮮明、具備七情六慾、各有名字的乳牛們,有更多一點柔軟。」——古碧玲|作家•上下游副刊總編輯
「作者透過獨到的見識與解讀,揉合了理性的現實與感性的情感,完成了這本小說。…[本書]如魔法般讓牛飛行,帶領讀者探究奶牛的內心世界。…我鼓勵讀者更積極的探索陌生的領域,親自體驗與經歷,才是最獨家也無可取代的資產。畢竟,探究魔法的過程,才是最有趣的。」——林大利|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研究員
「《瑪那》一書充滿視覺畫面、聲響音樂及嗅、味、觸覺的田野詩情和心靈感受。例如,牛群、羊群的從屬關係;牛羊靠嗅覺命名和人類靠視覺命名的趣味;牛群們搶食香乾草的集體經驗和個人偏好;瑪那的長角帶來的特殊待遇和孤單心理;牛隻耳朵拉成一條橫線、後攏或尾巴擺動、翹起的肢體情感;母牛生產舔遍牛犢、記得味道和愛的深刻記憶和無奈遺忘;在自然牧場有兄弟姊妹及家人和集約牧場只有母牛的怪現象;兩者草場的活動空間,籬笆柵欄,主人態度的不同和摩擦抓癢用小球粒皮樹的缺乏;牛族傳說的各種想像及解讀……;高潮迭起、章章精彩。對我而言,這是一本老少咸宜的自然小說,床頭故事書。」——林碧玉|讀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