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摶秋全集:雜文.訪談卷
|
|
The Complete Works of Lin Tuan-Chiu: Essays and Interviews |
|
|
|
|
|
|
|
|
ISBN |
9786267193440 |
定价 |
NT599 |
售价 |
RM93.60 |
优惠价 |
RM83.30 *
|
作者 |
林摶秋
|
出版社 |
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
2023-12-19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408 页. 21.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抱歉!此书无开放空运服务,只能船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日本「帝都」首位臺灣劇作家,擎起殖民地新劇運動火炬
傾身家之力投入臺語電影事業,以電影養護提升臺灣文化
國立臺灣文學館、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書林出版 共同出版
玉峯精神,重現人間
【林摶秋全集|卷三 雜文.訪談卷】
深入劇作家的獨特旅程!從青年時期縱橫台、日兩地劇壇的熱血青春,
到壯年興建電影片廠攝製臺語片的凌雲壯志,兼及畜牧、礦業的精彩人生。
全集第三卷精心彙編了林摶秋在劇本創作以外罕見的雜文、序言與筆記;並整理收錄六篇晚年林摶秋接受訪談的口述歷史。從各大公私典藏機構與個人手中蒐集而來的30多小時珍貴影音記錄,經仔細篩選與專家學者的共同校注,展現了一段跨越台灣與日本、經歷戰爭與政權更迭的非凡人生。從青年時期的影劇啟蒙,到晚年對劇壇與影壇的精彩回顧,再到開採煤礦、造林和畜牧的實業經歷,每一篇訪談都是一次深入劇作家心靈與時代脈動的旅程。加上與張文環、呂赫若、張深切等文化界巨擘的深刻往來,以及跟同時代政治、經濟人物的交誼,不僅讓人窺見了劇作家的內心世界,也映照出一段段動盪時代的文化風貌。
《林摶秋全集》五卷十二冊
卷一 舞臺劇劇本卷
卷二 電影劇本卷1~8
卷三 雜文.訪談卷
卷四 文獻卷
卷五 圖像卷
※各卷編排說明※
卷一、三、四、五卷首均附導讀,卷末附〈林摶秋生平暨創作年表〉與〈林摶秋劇作演映紀錄一覽〉。
卷一與卷二另附各冊劇本之〈解題〉與〈劇情提要〉。
卷二《電影劇本卷1》附〈導讀〉與〈電影劇本卷 全卷目次〉。
卷二《電影劇本卷8》附〈林摶秋生平暨創作年表〉與〈林摶秋劇作演映紀錄一覽〉。
重磅推薦
李泳泉 資深紀錄片工作者、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退休講師
吳密察 前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歷史學者
李智仁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執行長
李道明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與新媒體學院名譽教授
呂興昌 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退休教授
林巾力 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
林鶴宜 國立臺灣大學戲劇學系教授兼藝文中心主任
紀蔚然 劇作家、國家文藝獎得主、戲劇學者
陳昌明 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名譽教授
陳芳明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張昌彥 資深影評人、電影學者
陳萬益 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榮譽退休教授
鍾明德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名譽教授
蘇碩斌 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發展處處長
(按姓氏筆畫排序)
跨世代編劇薪傳推薦
王友輝、吳明倫、施如芳、許正平、陳龍廷、劉宇均、簡莉穎
(感謝以上編劇參與全集劇本翻譯)
(按姓氏筆畫排序) |
|
|
|
|
|
|
|
|
|
|
|
|
|
|
目錄
出版序 ︱ 臺灣文學史上的瑰寶
──林摶秋及其影視戲劇文學 林巾力
出版序 ︱ 臺灣電影史上的一頁傳奇 李智仁
推薦序 ︱ 補上臺灣文化史的失落環節 吳密察
推薦序 ︱ 賀「臺灣首位劇作家」全集出版 陳萬益
主編序 ︱ 迎向新的歷史機遇 石婉舜
凡例
導讀 ︱ 玉峯精神:為臺灣土地與庶民大眾而寫的劇作家林摶秋 石婉舜
【雜文】
臺灣演劇の作今—桃園双葉會のことなど/晚近的臺灣戲劇—桃園雙葉會二三事
林博秋 作 鳳氣至純平、許倍榕 譯
步む牛—“厚生演劇”演出者のうと/緩行的牛—「厚生演劇」導演手記
林博秋 作 鳳氣至純平、許倍榕 譯
《鳳儀亭(貂蟬)》序言
林博秋 作
《鳳儀亭(貂蟬)》作者自撰
林博秋 作
私自身の為の台灣史/為我自己所寫的臺灣史
林摶秋 作 鳳氣至純平、許倍榕 譯
【訪談】
東京劇場憶往
林摶秋 口述 石婉舜 訪問
臺灣新劇日月長
林摶秋 口述 石婉舜 訪問
回首我的電影路
林摶秋 口述 石婉舜 訪問
林摶秋氏へのインタビュー/林摶秋先生訪談錄
林摶秋 口述 佐藤忠男 訪問 鄭天恩 譯
「文學就是苦悶」—林摶秋談張文環
林摶秋 口述 黃明川 訪問
家業與志業—奔走在礦坑與片廠之間
林摶秋 口述 井迎瑞 訪問
附錄 ︱ 林摶秋生平暨創作年表
林摶秋劇作演映紀錄一覽
索引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林摶秋(1920—1998)
臺灣桃園人。劇作家、舞臺曁電影導演、實業家。明治大學政治經濟科畢業。大學時代加入校園演劇社團,同時結合桃園地方青年組織「雙葉會」鑽研演劇。1942年大學畢業前後,先進入東寶電影公司參與電影攝製工作,後加入以「新喜劇運動」聞名於日本演劇史的紅磨坊(ムーラン.ルージュ)新宿座文藝部,為東京劇壇首位臺灣出身的劇作家。1943年返臺後,擔任臺灣演劇協會的演劇指導員,同時與王井泉、張文環等人成立「厚生演劇研究會」,編導推出《閹雞》、《高砂館》等劇,締造「臺灣新劇運動的黎明」。戰後1946年成立「人劇座」劇團,公演後不久即因政治局勢動盪而離開藝文界,返鄉務礦。1957年成立玉峯影業公司,興建湖山製片廠,規模獨步全臺。玉峯電影攝製嚴謹,採非營利方式作育電影人才,更屬臺灣電影史上僅見。1965年攝製完成電影《六個嫌疑犯》後未做上映,轉移重心往製造業發展,自此不再涉足文化事業。1998年因心臟衰竭病逝於臺北。
林摶秋在1940—1960年代投入演劇與電影事業之際,持續創作劇本不輟,晚年亦重返案頭第三度改編《閹雞》。一生創作的劇本主要採日文與臺文書寫,今存舞臺劇劇本6部以及電影劇本17部,悉數收於《林摶秋全集》。
編者簡介
主編:石婉舜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博士
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日文編輯:中野正昭
日本明治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演劇學專攻博士後期課程
日本淑德大學人文學部教授
黃馨儀
日本一橋大學言語社會研究科博士
靜宜大學日本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杉森藍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博士
實踐大學應用日文學系助理教授
臺文校注審定:陳豐惠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台文通訊 BONG 報》發行人兼總編輯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