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前言 台版序 龔卓軍:存在與本質.拋擲與流亡 港版序 文潔華:攝相活動的本源本相 第一部 I. 何謂「攝相」? II. 分隔與連繫—門窗現象學 III. 攝相:時與空之凝固 IV. 相片之詮釋意義 V. 自我攝相 第二部 I. 石漢華:相片的真實性 (Hans-Rainer Sepp: The Reality of a Photograph - Chan-fai Cheung’s “The Photographer. In Kyoto”) II. 貝耐特:攝相媒介中的現象學還原 (Rudolf Bernet: The Phenomenological Reduction in the Medium of Photography) III. 古亦飛:現象學與攝相:「攝相還原」與「攝相之看」的起源 (Filip Gurjanov: Phenomenology and Photographing – On “Photographic Reduction(s)” and the Genesis of “Photographic Seeing”)
作者簡介 張燦輝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及研究院畢業,德國佛萊堡大學哲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退休,曾任中大哲學系系主任,通識教育中心主任。現於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任客座教授,主要研究現象學、西方哲學、愛情哲學、死亡哲學。任教中大哲學系時規畫兩門通識課程:「與人文對話」和「與自然對話」,引導年輕學子思考生命,在校園引起熱烈迴響。著有《我城存歿》、《異域》、《生死愛欲I:從希臘神話到基督教》、《海德格與胡塞爾現象學》等。
最近浏览商品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