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是什麼?是否有必要追求「正常」?
兩世紀以來,人們因為人口調查與統計學的發展,開始關注「何謂正常人」。本書是一本關於何謂「正常」的文化史,深入研究「正常」這個概念從何而來,以及它如何困擾了我們。藉由質疑「追求正常」的必要性,本書將讓讀者從追求正常的幻想中解脫。
我身高體重是正常的嗎?
我在別人面前哭是正常的嗎?
我在搭乘大眾運輸時會感到焦慮是正常的嗎?
我吃完東西後會覺得臃腫是正常的嗎?
……
當你仔細思考時,會發現「正常」這個概念本身並沒有太多意義,而且往往被(並且仍然被)理解為「社會上期望的樣子」。
「我正常嗎?」這個問題直截了當,卻也是我們時常困擾的問題之一。這個問題所引發的種種疑問,構成了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幫助我們與他人溝通,並判斷何時需要尋求建議或尋求醫療幫助。然而,「正常」的概念卻是如此複雜。
在19世紀之前,「正常」這個詞很少與人類行為聯繫在一起。它是數學中的術語,用於描述直角,而不是用來形容人類。然而,從19世紀30年代開始,這一科學領域在歐洲和北美掀起了一股熱潮,伴隨著智商測試、性研究、幻覺調查等的興起。本書探討了優生學的黑暗歷史,以及這種觀念是如何延續至今。許多圖表和測量方法都是基於白人、男性、異性戀制定。例如,BMI(身體質量指數)作為評估「正常」體重的指標,起源於20世紀上半葉美國保險公司收集的統計數據,而這些公司的客戶主要是富裕的美國白人。直到最近,人們才意識到,BMI與健康之間的關係對於不同的體型和種族群體是不同的。
作者問及了為什麼我們仍然經常在網路上討論「正常」與否的問題,同時,她也質疑了人們為什麼會認為「正常」成為令人渴望的目標。透過這本書,我們可以共同思考「正常」是如何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以及它對我們的影響。無論你是否曾經害怕與眾不同,這本書能讓你停止擔心自己的「不正常」。
聯合推薦
王美珍(50+總編輯兼副執行長)、李欣倫(作家)、卓惠珠(幫助高功能自閉與亞斯柏格版主)、怪奇事物所 所長、寒波(科普作家/《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部落主)、劉中薇(作家/編劇/講師)(按姓名筆畫數排序)
《泰晤士報》、《衛報》、《星期日郵報》、《每日電訊報》、《觀察家報》、《Buzz 雜誌》——佳評如潮
外媒好評
莎拉.查尼迷人地描述了「正常」這個觀念如何逐步滲透到社會核心的過程......令人震驚,且讓人受益良多——《泰晤士報》
讓人欲罷不能——《衛報》每日之書
引人入勝……這本迷人書籍的寓意就在於:與其無止盡地反覆思考「我是否正常?」這個令人擔憂且無法回答的問題,我們應該反問自己,正常到底是否存在,以及為什麼要在乎這件事?——《星期日郵報》
太棒了!莎拉.查尼的出色作品《我是一個正常人嗎》是那種罕見的通俗科學書籍,它讓你以全新的眼光看待整個世界——蒂姆.史密斯-蘭尼《每日電訊報》
很有說服力、極具可讀性……從性事調查到嬰兒體重,從美的標準到性向,這是一部極富吸引力的通俗科學作品——《觀察家報》
這本迷人的書籍將改變我們對於正常的看法——《Buzz 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