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岁
这么小的孩子会读书吗? —— 重新建立对“书”的认知
这么小的孩子会喜欢书吗? —— 书是玩具,又不只是玩具
这么小的孩子会喜欢读书吗? —— 孩子是天生的阅读爱好者
从哪里开始最初的阅读? —— 声音作为一种阅读材料
孩子能看见什么? —— 视觉阅读的建议
小兔子的毛是什么样的? —— 触觉中的鲜活世界
用机器给孩子阅读好吗? ——停顿与交流的重要性
父母该做什么? ——早期阅读的准备
怎样选择具体的读物(一)?? —— 简洁和欢乐的法则
怎样选择具体的读物(二)?? ——尊重孩子的趣味和感受
最重要的是什么(一)? ?——阅读的安全
最重要的是什么(二)? ——对万事万物的兴趣与热情
最重要的是什么(三)?? ——在一起的自信和温暖
晚上读还是白天读? ——阅读时机的选择
小课堂?怎样认识幼儿与幼儿读物
认识幼儿期的文化意义
认识幼儿读物
婴幼儿时期的语音阅读
幼儿阅读兴趣的年龄分层
幼儿阅读具有游戏性文本细读?怎样读懂一本幼儿图书
幼儿故事的细密思虑:《会动的房子》
放开眼光看孩子:《爱音乐的马可》
爱是彼此的温暖:《爷爷是我的抱抱熊》
在游戏中学习
给孩子有尊严的教育:《我先!我先!》
一首小诗的丰富世界:《需要什么》
推荐阅读
1—2 岁
怎样养成最初的阅读习惯? ——孩子的习惯,就是大人的习惯
怎么给孩子选最好的书? ——基本的原则与方法
这个阶段的孩子爱读什么? ——故事书的选择
这个阶段的孩子可以读什么? ——多样化的趣味与延展阅读的尝试
怎样和孩子读一本书? ——慢慢读,跟着孩子读
为什么孩子有时候喜欢读过的书,有时候喜欢新书? ——注意力的分段与迁移
如何引导孩子的注意力? ——创造性阅读的延续
需要每天定时定量阅读吗? ——阅读时间与阅读习惯的关系
书本上的语言会不会太复杂? ——告诉孩子事物的正名
孩子为什么觉得好笑? ——阅读幽默感的萌发
孩子看见的为什么和大人不一样(一)?? ——细枝末节的意义
孩子看见的为什么和大人不一样(二)?? ——和孩子一起去发现
读得害怕了怎么办? ——帮助孩子应对阅读中的恐惧感
孩子撕书怎么办? ——成人的宽容与自我省思小课堂?怎样认识幼儿与幼儿读物
幼儿天生的韵律感
幼儿读物的韵律性
传统儿歌与创作儿歌
幼儿读物的文本构成
幼儿阅读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
文本细读?怎样读懂一本幼儿图书
小书里的智慧、乐观与哲理:《约瑟夫有件旧外套》
从数学算式到一首诗:《很多加很多等于几》
读出幼儿故事里的象征:《一个和七个》
爱是拥有,也是放手:《亲爱的小鱼》
成长的远行与归来:《玩具船去航行》
自由是最美的舞蹈:《跳舞的熊》
推荐阅读
2—3 岁
孩子是怎么读图画的? ——读图能力的奥秘与意义
这本书里都有些什么? ——让孩子说一说,听孩子讲一讲
孩子一读书就走神,怎么办? ——共读的智慧与方法
怎样让孩子喜欢一本新书? ——和孩子一起做“阅读拉伸”
孩子想要知道什么? ——早期知识读物的选择
“这本书是哪里出版的?” ——教给孩子更丰富的信息孩子边读书,边跑来跑去,怎么办? ——培养阅读的基本礼仪
孩子缠着你读书,需要时刻以他为中心吗? ——不助长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
孩子为什么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 ——思考力的萌发
读书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吗? ——家庭环境的支持
给孩子读书需要声情并茂吗? ——自由地读,聪明地读
到了惯常的阅读时间,孩子却不想读书,怎么办? ——别把阅读当任务
需要严格照着书上的文字读吗? ——孩子怎样创造自己的文本
孩子从书中学到了什么? ——阅读是一项多元智能活动
小课堂?怎样认识幼儿与幼儿读物
认识幼儿读物的认知功能
幼儿图画书的文本构成
幼儿图画书的三种基本文图关系模式
幼儿知识类图画书的基本类型
成人是幼儿阅读的榜样
文本细读?怎样读懂一本幼儿图书
为幼儿园做准备:《再见!》
“不可以”和“可以”的教育智慧:《小熊的巴掌》
领略一棵树的诗意:《树真好》
踏上神奇的失物之旅:《拉夫旅行记》
追寻心中的自己:《宝儿——一只没有羽毛的大雁》
生活是美好的:《香喷喷的节日》《好像》《奶奶家的大猫和小猫》
推荐阅读
3—4 岁
阅读如何影响说话与思维? ——爱读书的孩子讲道理
记住了吗? ——比记住更重要的是乐趣和创造
如何和孩子一起读数字? ——数字读物的选择与阅读
除了故事书,还可以读什么? ——和孩子读一读儿童诗
如何带孩子走进科普阅读的世界? ——科学是知识,也是观念和态度
孩子读这样的书,是不是太小或太大了? ——跨龄与跨级的阅读
一本书读几遍? ——反复阅读中的反复创造
怎样让孩子读你想让他(她)读的书? ——阅读兴趣的进一步拓展
孩子在自己翻书了,他是真的会读书了吗? ——尝试和鼓励独自阅读
怎样通过阅读让孩子学习与人相处? ——社会交往的阅读与学习
我是谁? ——自我意识的发展
孩子能读懂这样的表达方式吗? ——和孩子说一说修辞,玩一玩修辞
“我讨厌”还是“我喜欢”? ——培养积极的语言和思维方式
可以开始读英文童书吗? ——英文童书的阅读启蒙建议
小课堂?怎样认识幼儿与幼儿读物
认识幼儿诗的艺术特点
幼儿故事的艺术手法
幼儿期反复阅读的意义与实践指导
理解幼儿读物的复杂性
幼儿读物的文化建构性质
文本细读?怎样读懂一本幼儿图书
如果你是一个羞怯的孩子:《宁宁是一棵树》故事里的知识:“动物变形记”
“观看”也是冒险:《深夜入睡》
从现实中创造幻想:《跟我走吧?》
游戏中的哲理:《太阳和阴凉儿》
有硬度的幼儿生活故事:《喜鹊窝》
推荐阅读
4—5 岁
孩子开始认字了,需要有意识地教他边读边识字吗? ——阅读与识字的关系
孩子容易用眼疲劳,该怎么读书? ——倡导不以视力损伤为代价的早期阅读
如何引导孩子认识阅读空间与位置? ——培养空间意识与空间想象力
孩子为什么爱读押韵的作品? ——读一读押韵的游戏,玩一玩押韵的创作
为什么儿童故事的结尾总是那么圆满? ——圆满也需要智慧
发现书中有不适合孩子阅读的内容,该怎么办? ——共读的谨慎与技巧
有的书孩子读一次就不想读了,可以吗? ——培养健康的阅读胃口
大家都说这本书很好,我的孩子为什么不愿意读? ——理解幼儿阅读的阶段性
怎样看待那些只有好人和坏人的书? ——二元思维是走向多元思维的基础
孩子为什么喜欢读“放屁”的故事? ——理解比禁忌更有意义
女孩和男孩读不同的书吗? ——鼓励孩子读更丰富的书
为什么寓言故事不适合在幼儿阶段读? ——有些阅读要留待时日
怎样选择系列读物? ——理解系列作品创作的文学性
始终把兴趣放在第一位 ——为孩子保存阅读的火种
小课堂?怎样认识幼儿与幼儿读物
理解幼儿读物的教育性与艺术性
让孩子读好书,也不要怕读到不好的书幼儿读物应给予幼儿知情、选择和行动的权利
开放对待幼儿生活中的“话语禁忌”
文本细读?怎样读懂一本幼儿图书
唱给妈妈的诗:《我爱妈妈的自言自语》
空间与视角的阅读:《由近到远?由远到近》
幼儿故事能承载的生活重量:《奶奶来了》
当你忧愁的时候,别忘了还有我:《忧愁熊》
幼儿知识读物的厚重与磅礴:《生命的故事》
没有文字的阅读挑战:《黄气球》
推荐阅读
5—6 岁
父母读,还是自己读 ——亲子阅读不妨持续久一些
怎样促进从“听”到“读”的发展 ——幼儿读物的桥梁作用
故事里讲的是真的还是假的? ——帮助孩子理解虚构与现实的关系
读图还是读字? ——克服狭隘的文字中心主义
怎样在阅读中引导孩子对文字的兴趣? ——幼儿阅读与幼小衔接
可以给孩子读古诗吗? ——诗的趣味在诗
孩子为什么喜欢读说“不”的故事? ——尊重孩子的主体意识
有的书孩子喜欢,大人却觉得不好,怎么办? ——阅读审查与阅读宽容
孩子喜欢看电视(电脑),不喜欢看书,怎么办? ——图书与动画并不矛盾
怎样在阅读中和幼儿谈论死亡的话题? ——阅读距离的必要性
遇到译文不佳的引进书,怎么办? ——特殊情境下的特殊应对为什么有些童书是读给大人听的? ——通过童书,理解儿童
孩子提出的阅读问题,大人也解答不了,怎么办? ——诚实与勇气的榜样
用奖品来奖励读书,还是让读书成为奖品? ——阅读的伦理,即是生活的伦理
小课堂?怎样认识幼儿与幼儿读物
幼儿读物的儿童立场
幼儿文学读物的伦理深度
一种“后现代”幼儿观
幼儿读物与成人读者
文本细读?怎样读懂一本幼儿图书
每个人都会害怕,每个人都能勇敢:《勇敢的本》
幼儿故事的小趣味与大关怀:“弗朗兹”系列
玩一玩童话故事:《童话里的爱丽丝》
幼年的意识流:《若昂奇梦记》
生命里要有一艘大船:《我的克莱曼汀号》
用童话与哲学的方式谈论死亡:《国王与死神》
故事讽喻背后的温暖:《不能弄湿脚的青蛙女王》
推荐阅读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