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慕雅 序|梅淑貞 9
輯一| 尋詩初始
召喚 17
裁縫師的悲哀 22
辮結 27
水與黃昏 30
海棠 33
陟彼青山 36
刺繡 39
孩提 42
瀟瀟風雨 45
花語 49
昏沉的月 53
青春 55
小小的惆悵 57
星星雨 59
蕉林間 60
小樓房 61
觸冰 62
遺腹子 63
一個節日 66
詩人寫詩 68
輯二| 紅樓尋詩
藉《紅樓夢》過關 73
誰才是海棠詩魁(上) 76
誰才是海棠詩魁(中) 79
誰才是海棠詩魁(下) 82
詩魁在此! 85
石頭自述 88
《紅樓夢》是道魔障 91
紅學家的詩偏見 94
原來我誤卿 97
無賴詩魔昏曉侵(之一) 101
無賴詩魔昏曉侵(之二) 104
無賴詩魔昏曉侵(之三) 107
還淚 110
蠟屐遠來情得得 114
石頭的作者論 117
金玉良緣之妄 120
拋書與高帽齊飛 123
紅樓諷刺詩 126
榴花的心事 129
秋風秋雨愁煞人 132
謎中謎 135
像柳絮一般的女子 138
除卻作者誰能知 142
解謎還須製謎人 146
一生功業,還歸芍藥裀 150
被詩所縛 154
詩的胡說 157
尋樂園內冠首詩 160
金貂公子四季夢 163
蟠香寺的雪痕 166
雪地上的集體詩(上) 170
雪地上的集體詩(中) 173
雪地上的集體詩(下) 176
腸斷紫菱洲 179
梅香的故事 182
再寫紅梅記 185
獨豔與群芳 188
春天的嘆息 191
藉美人以言志 194
次要詩人的應酬詩 197
繼續奉命應酬 200
壓軸的諸豔之冠 203
聰明誤 206
桃花開在春風裡 209
不寫桃花填柳絮 212
堪憐詠絮才 215
詠絮才人的結局 219
誰是〈更香〉創作人 222
癩頭和尚愛打油 225
惜春出家的詩曲謎 229
幽蘭之衰 232
天荒地老葬花吟 235
兼美恨 238
輯三| 我城舊事
天堂戲院 243
天空驚雷 246
明爐火起 248
明爐火滅 250
火車 252
王子復仇記 253
白首 257
萬禮 259
紋身男子 261
石頭紀事 263
哈青故學 266
迷情記 269
郵票 270
鏡中人 272
附錄
關於「我城舊事」系列 277
七十五號的前世今生 281
詩壇的一顆新星
——梅淑貞同學訪問記 286
那一片雲彩(詩編) 289
點思錄 291
現代詩在新馬的地位與風貌座談會 293
後記|詩之初體驗 300
內文摘錄
慕雅
序|梅淑貞
雖然在編排此書的目錄前,主編早慧曾與區區討論過藉1972年出版的小書《梅詩集》之名還魂的「新詩集」收稿概念,惟當一看到她電郵過來的名單,還是免不了又驚又喜,這是何等的異想天開卻又理所當然。
主編將2004至2005年的〈紅樓尋詩〉五十三篇專欄詩文與寫於1965至1968年剛和「詩魔」邂逅的初體驗時期「少
作」合成一書,這想像是從何而來?
不過區區卻是「嫗心竊喜」,覺得這兩輯詩文得以在寫作日期相隔前後幾近四十年無縫撮合在同一本書內,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因為六十年代剪著妹妹頭的幼齒中學生,正是剛被無賴詩魔纏上,與「無賴詩魔昏曉侵」的林妹妹有些相似。以當時猶是小鬼頭但書法卻如石破天驚般一塌糊塗的中三生,當然不可能「毫端蘊秀臨霜寫」,但對月感懷臨風低吟仍是經常會做的指定動作。
為什麼?那是因為要成為詩人必須感情豐富呀,而作品若要感動別人,就必須先感動自己。
而要感動自己的話,寫一些本身最熟悉的人物和事物無疑最有把握。於是最初那兩三年,這個無端端被詩魔纏上的妹妹頭,便把年方十八九歲遠嫁去吉打州一個名為「甘榜暹」的臨河而建小村落的大姐當作模特兒,因為她在結婚四年後懷著第三胎時,大姐夫卻因一場突如其來的腦膜炎而離世,當年他只得廿六歲。
大姐夫是於1958那年去世。平日除了上學外,一放學便當挑衫釘鈕童工的小二生,哭得幾乎死去活來,因為媽媽和那時在裁縫店當助手的二姐天天都在悲泣。
每次有親友前來慰問,媽媽就會悲聲大作,這名小二生也在一旁陪著淌淚。
那是生平第一次面對失去親人的傷痛,更痛的是當時大姐正懷孕,聽到眾人都在談論「遺腹子」這個話題。
雖只是小二生,也是小影迷的妹妹頭已知道這個名詞的意思,因為在1956年已看過謝賢和南紅所主演的賣座粵語片《遺腹子》,想不到竟應在大姐和她未出生的孩子身上。這也太痛了。
約十年後,〈遺腹子〉變成了一首幼齒詩的題目,還獲得當時的《學生周報》主編周喚先生青睞,登在封面版的「文藝專題」上,並配上了一名年輕母親和兩個年幼孩子的照片,其中那名小的還在襁褓中。除了以照片襯托,當年大約才廿六歲的周主編尚加入編後話,語多讚賞鼓勵。那些年,都是在放學後逛沓田仔書局購買每星期三出版的《學生周報》女中生,看到成為封面重點介紹的小詩後,肯定也曾靈魂出竅似飄飄然。
由於大姐年紀輕輕便守寡,過後在吉打小村獨自撫養三名嬰幼小男孩的不幸遭遇太過震撼,自己在被不知從何而來的詩魔突襲後,「母親和孩子」的題材就變成了這個躍躍欲試想成為詩人的不才主旋律。
最記得的一首為〈媽媽和孩子〉,這是因為中五時的班主任Josephine要她的學生每人交上一首英文詩當功課交給她點評,便將〈媽媽和孩子〉譯成英文。老師當然不知道是滑頭學生取巧,還給了個「Quite good」評語。如此一來更為飄飄然矣,以為有朝一日自己有望成為雙語詩人。
記得是1966或1967年,有位名王昌波的大哥也在《學生周報》發表作品,某首詩他這樣寫道:「或者訕笑小梅淑貞的詩/如果我睡得著就好」。
被一名當時也是知名的大哥哥訕笑,可見這個「小梅淑貞」的詩也太不像話。記得自己看了他的詩也覺得訕訕的,只是不明他為何睡不著,難道是因為自己的爛鬼詩之故?
從1966的〈裁縫師的悲哀〉和〈召喚〉的詩胡說初體驗一直到1972年出版《梅詩集》那幾年,幾乎無時無刻不活在「如何醞釀一首詩」的神遊太虛氛圍裡。那時是連下午放學後走在酷熱的馬路路肩上,都在想著下一句要怎麼寫才會出類拔萃。
所以在七十年代開始詳讀《紅樓夢》後,才發覺自己就像第四十八回下半回的〈慕雅女雅集苦吟詩〉的香菱那樣,連覺也不睡,只顧刨「詩歌老師」林黛玉借給她看的詩集。那年代的這名新晉詩人,也是猛讀各名家的詩,在沓田仔的書局街掃書時,必定虎視眈眈看看有無新詩集上架。
話說「媽媽和孩子」的題材一寫多了,自己也心生疑慮:「難道一輩子都跳不出這個範圍嗎?」
憂心忡忡因曾被人訕笑的「媽媽聲」詩人,由於擔心自己真的跳不出這個自設的窠穴,便寫信給視為良師益友且是平生偶像的牧羚奴請教,問他寫詩的「前程」。
他的回信大意是說「安啦!某某某大詩人一輩子寫同樣題材的詩一樣成就很大。你才剛開始,過了幾年自然會改變風格,因為人生經驗將會不同……。」大概記得是如此勉勵。
可惜啊!瑞獻那些年給區區寫了很多信,全是蝌蚪文,但沒心肝的妹妹頭卻一封也沒保存下來,真是悔恨莫及的錯失。
即使自己的巨人偶像說可以繼續寫「媽媽和孩子」,但不甘於被定型的躍躍欲試「現代派」的小詩人,就在1970年開始嘗試「全盤現代派化」,而〈城中幽靈〉、〈隱形人〉、〈門外人〉、〈昏沉的月〉等就是那時候自以為趕得上「現代派」的產品。
但當頭棒喝很快便到來。1971年底考試過後去找瑞獻,並住在他位於新加坡芽籠的家幾天。適逢周末,「五月出版社」的社員全員出動,在星期天到來他家開每星期一次的「沙龍大會」。
英培安也在席上。他笑著對這個來自聯邦的小詩人說:「你最近寫的詩我都看不明白!」
慘了,連本身寫詩的英培安都看不明白,自己的「轉型」大概是個敗筆,這可如何是好?
這也證明創作詩毫不容易。寫得淺白會被譏為白開水,寫得晦澀又讓人看不懂,因此詩興大減就由此開始。更何況詩沒什麼市場,就連那些年的《蕉風》和《學生周報》,也要求寫些詩以外的文章,而報館亦多不歡迎詩稿。
然後接下來的五十餘年,幾乎把全部的寫作時間都交給寫專欄,每星期一篇或兩篇或給月刊供稿,六十年代那顆青春煥發的詩心,早已被這些死線稿消磨得殆盡。
即使自己從未宣諸於口,但如果能當個終生慕雅的詩人,該是世上最快樂的「副業」。
2023年9月23日
召喚
當第十七顆珍珠滑落在其他顆之上
窗外飛來一隻白鴿
以萬股力量
叼來一枚智慧
埋藏在可記憶的夾竹桃花蕊裡
把珍珠倒串
四月一陣微風
飄來一枚蒲公英的種子
遺落在貧乏的瘦土上
經受風雨踐踏
一條幽幽的生命
默默在生長
叮咚
第七顆珍珠打落在第七個鍵盤上
一雙幼小的手
剛剛觸到開啟理智的鑰匙
把靈魂探進去受啟蒙
從此得見高堂之深遂
求知欲燒得炎炎
才知真理被封鎖在土中
使力把它用力一撥
栽了一個觔斗
才知天高地厚
母親的血汗盈盈
為了灌溉這株蒲公英
枕套濕透
為了這雙腳踩的是多角的山路
把這一掌薑黃
描畫出宗廟 敦煌壁畫
描畫出夢中的兩朵慈雲
花之灣的海水翻騰
沖激岸崖 捲起浪花
濺出一個女孩子的伶仃
濕冷的靈魂再澆以溫泉的水
氣沸騰 硫磺水沸騰 我心沸騰
手背擊痛了百壁粉牆
我乃醒自黃粱
我負著沉重的真理
踏著闊步 走向煉獄 走向餓殍
我尋覓先哲的腳印
把魑魅魍魎拋得遠遠
我揮飛著一柄斧頭
砍下主幹山脈的葱蘢
築成一把天梯
再鑲以雲鬢
試窺太陽之光明
我揮飛著一把鋤頭
剷去大漢山的尖頂
把河水引進
再播下金黃的稻種
將陽光埋藏在黑土中
綠禾欣欣向榮
把金色的晨晞輕輕嵌上
再揮鐮以豐收
一條隧道拋入馬六甲海峽
濁浪阻礙不了
潛到太平洋的最深處
偷窺海底長城的奧祕
不被人窺知的靈魂呵
從此不再凄迷
受奚落的蒲公英緊緊抓住自己國家的泥土
把根向四周舒展
何處吹來一股龍捲風
把奚落人的人拋入天空
自由的鐘聲敲出閃爍
颶風雖仍強蠻
蒲公英的脊椎卻更硬朗
掙扎從碎石中探出頭來 你聽
是誰高嘯年輕的召喚
原來是一隻白鴿展翅而過
※ 一個中學生能寫出這麼有廣度和深度的長詩,實在難得,榮獲首選,理所當然。
學生周報〈第515期〉,1966年6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