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7508687803 |
定价 |
RMB68.00 |
售价 |
RM74.80 |
优惠价 |
RM56.10 * (-25%)
|
作者 |
(美)威廉·喬丹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19-05-0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456 页. 19. |
库存量 |
購買後立即進貨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6.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库存有限或需要调货,订购时间可能延长。如无法订购则将通知进行退款。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11世紀之初,從地中海到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農民在不那麼肥沃的土地上為領主耕作,羅馬式的圓拱教堂零星矗立在大地上。教會對普通人還沒有什麼控制力,許多王國也尚未成形。到了14世紀中期,歐洲人口已然翻番,城鎮湧現,高聳的哥特式教堂遍布各地。教皇與國王爭鬥不休。十字軍發起了九次遠征,聖地失而復得、得而復失。通俗騎士文學成為從貴族到平民的消遣,大學建立,古典文化復興,政治結構在各方勢力的消長中悄然改變。為這一切希望、變革、成就、擴張畫上句點的,是突如其來的飢荒、瘟疫與戰禍。在那之後,歐洲再不是從前的那個歐洲了。
在王權和教權、王國與王國的纏鬥中,限制權力的機構得以創製。為理解信仰,經院哲學家構築了理性的大廈。在國家與教會的危機中,蘊含著革新和復興的轉機。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歐洲,就在中世紀盛期里孕育醇化。
威廉·喬丹(William Chester Jordan),中世紀學者,普林斯頓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曾任該校中世紀研究項目主任。他研究十字軍史、英國憲政史,關注中世紀的政教關係、性別、經濟、猶太人地位等問題,著有《路易十四與十字軍的挑戰》《從奴役到自由》《法國王室與猶太人》《大飢荒:12世紀早期的北歐》《從英格蘭到法蘭西:中世紀盛期的重罪與流放》等多部著作,其中《大飢荒》獲得哈斯金斯獎。
|
|
|
|
|
|
|
|
|
|
|
|
購買中國簡體書籍請注意:
1. 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中國簡體書可能有出現磨痕、凹痕、折痕等問題,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缺頁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
|
|
|
|
|
|
|
|
威廉•喬丹(William Chester Jordan)
中世紀學者,普林斯頓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曾任該校中世紀研究專案主任。他研究十字軍史、英國憲政史,關注中世紀的政教關係、性別、經濟、猶太人地位等問題,著有《路易十四與十字軍的挑戰》《從奴役到自由》《法國王室與猶太人》《大饑荒:12世紀早期的北歐》《從英格蘭到法蘭西:中世紀盛期的重罪與流放》等多部著作,其中《大饑荒》獲得哈斯金斯獎。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