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溫疫論》,明代吳有性(字又可)撰於崇禎十五(1642)年,是中醫史上第一部系統研究急性傳染病的醫學著作,是中醫溫病學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標誌性著作。全書二卷,上卷主要論述溫疫之病因、病機、證候、治療、變證、宜忌,以及溫疫與傷寒的區別。下卷重點敘述溫疫的種類、傳變、治療原則,各種兼證、變證的治療和調理。吳又可在《溫疫論》中創立了“戾氣”病因學說,強調溫疫與傷寒完全不同,明確指出“夫溫疫之為病,非風、非寒、非暑、非濕,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異氣所感”,由此創立了表裡九傳辨證論治思維模式,以“驅x外出”為中心,創制了達原飲等治療溫疫的有效方劑。這些方劑和治療思路對後世溫病學的形成與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在這次新型冠狀肺炎疫情中,中醫仍然在使用這種思路和這些方劑。 三全譯注者《溫疫論》以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並吸收先賢時彥的研究成果進行了題解、注釋和白話翻譯。題解部分凝聚著譯注者多年行醫的實踐經驗、體會和讀書心得,或幫助讀者深入理解原文,或指明思考的方向。《溫疫論》與《傷寒論》是中醫發展的兩條不同路徑的代表性著作,後出的《溫疫論》對《傷寒論》多有借鑒和發展,因此,譯注者在題解部分對二者間的聯繫和區別進行了言簡意賅的提示。《溫疫論》涉及的眾多方劑和中醫術語是理解的z大障礙,因此注釋除了注釋疑難文字外,主要注釋中醫術語和方劑,並儘量用通俗的語言進行解釋,而非引經據典、追根溯源地延伸,甚至掉書袋。同時,為免于讀者翻檢之勞,同時便於讀者加深認識,一些相隔一定篇幅的中醫術語和方劑不妨重出,益于讀者在不同場景下深入理解這些術語和方劑。譯注者在譯文方面用力頗深,努力追求信、達、雅,並試圖用簡練的語言揭示出原文後的思維方式和深刻內涵。
前言 自敘 上卷 原病 溫疫初起 傳變不常 急證急攻 表裡分傳 熱邪散漫 內壅不汗 下後脈浮 下後脈複沉 邪氣複聚 下後身反熱 下後脈反數 因證數攻 病癒結存 下隔 注意逐邪勿拘結糞 蓄血 發黃疸是腑病,非經病也。 邪在胸膈 辨明傷寒時疫 發斑戰汗合論 戰汗 自汗 盜汗 狂汗 發斑 數下亡陰 解後宜養陰忌投參術 用參宜忌有前利後害之不同 下後間服緩劑 下後反痞 下後反嘔 奪液無汗 補瀉兼施 藥煩 停藥 虛煩似狂 神虛譫語 奪氣不語 老少異治 妄投破氣藥論 妄投補劑論 妄投寒涼藥論 大便 小便 前後虛實 脈厥 脈證不應 體厥 乘除 下卷 雜氣論 論氣盛衰 論氣所傷不同 蛔厥 呃逆 似表非表,似裡非裡 論食 論飲 損複 標本 行邪伏邪之別 應下諸證 應補諸證 論陰證世間罕有 論陽證似陰 舍病治藥 舍病治弊 論輕疫誤治每成痼疾 肢體浮腫 服寒劑反熱 知一 四損不可正治 勞複、食複、自複 感冒兼疫 瘧疫兼證 溫瘧 疫痢兼證 婦人時疫 妊娠時疫 小兒時疫 主客交 調理法 統論疫有九傳治法 正名 《傷寒例》正誤 諸家溫疫正誤
吳有性(約1592—1672) 字又可,江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明末清初醫家。《清史稿》有其簡略傳記。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