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以續為序 引言:權宜話術 第一部 中美關係 第一章 共享的歷史 ◆重設舞台:中國的角度 ◆重設舞台:美國的角度 ◆儲蓄差異的政治經濟學 ◆誰來儲蓄?如何儲蓄? 第二章 從互利到互賴 ◆環球貿易的新弔詭 ◆偶然的連理 ◆病態依賴的形成 ◆轉折而生的衝突 ◆關係的框架 第三章 兩個夢想 ◆國家的願景 ◆再思繁榮 ◆敘事身分與敘事衝突 第二部分 美國對中國的不實敘事 第四章 雙邊恫嚇 ◆萊特海澤的宏觀謬誤 ◆強制技術轉移 ◆智慧財產權的竊取 ◆工業政策和技術掠奪者 ◆網路駭客 ◆日本的教訓 第五章 華為陷阱 ◆崛起的創新者 ◆新型人工智慧超能力? ◆備受威脅的創新者 ◆技術衝突與回流 ◆特洛伊的海倫 第六章 贏得冷戰 ◆兩封電報 ◆冷戰1.0 ◆冷戰2.0 ◆修昔底德和季辛吉 ◆中俄關係下的冷戰三角 ◆孫子論勝 第七章 從川普到拜登:情況越演越烈 ◆失敗的後遺症 ◆拜登的轉向 ◆衝突式共存 ◆拜登經濟學 ◆美國的否認敘事 第三部分 中國對美國的不實敘事 第八章 審查制度的衝突 ◆具中國特色的政治宣傳 ◆話語權:一帶一路與莫雷 ◆不實消息戰 第九章 消費主義與動物本能 ◆消失的中國消費者 ◆再平衡政策 ◆關鍵問題 ◆動物本能的缺乏 ◆從經濟衝突到意識型態衝突 第十章 帶有美國色彩的中國 ◆混合所有制矛盾 ◆不完全的金融市場改革 ◆虛有其表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對規模的執著 ◆自欺欺人的危險 第十一章 新型大國關係模式 ◆新型外交模式? ◆尚未成氣候的中國 ◆不善於分享的美國 ◆食言背信 ◆新型否認模式 ◆俄羅斯登場 ◆滑坡謬誤 第四部分 敘事的對決 第十二章 意外的衝突 ◆不實敘事的二元性 ◆政府控制的二元性 ◆創新和資訊歪曲的二元性 ◆缺失的那一塊 ◆意外衝突的嚴重性 第十三章 從猜忌到信任 ◆多年來的偏見 ◆制度化的信任 ◆人際間的信任 ◆低垂的果實 ◆漫長痛苦的過程 ◆信任的第一步就是勇氣 第十四章 通往相互依賴之路 ◆放棄第一階段思考 ◆結構焦點 ◆雙邊投資協定 ◆新的常設祕書處 ◆雙邊關係的特性 跋 致謝
作者簡介 史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 二○二二年秋天,加入耶魯大學法學院保羅•蔡中國中心,擔任高級研究員。 二○一○~二○二三年任耶魯大學傑克森全球事務學院和管理學院高級研究員。一九八二年起的三十年間任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亞洲主席和首席經濟學家,領導享譽全球的經濟研究團隊。在加入摩根士丹利之前,任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研究幕僚、布魯金斯研究院研究員,熟悉美國經濟政策,擁有紐約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 羅奇現在的教學和研究重點在於亞洲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在耶魯大學,他為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有關「未來的中國」和「日本的經驗」等新課程;寫作和研究也涉及全球化、貿易政策、後危機政策體系和全球失衡對資本市場的影響。 羅奇一直是華爾街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他的著作曾出現在學術期刊、書籍、國會證詞中,並在全球各媒體廣泛傳播。他對全球經濟的觀點被認為影響了從北京到華盛頓的政策辯論。 著有:《失衡的經濟》、《未來的亞洲》 譯者簡介 葉家興 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士、經濟學碩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商學博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金融學系副教授、香港精算學會諮詢委員會委員。合著有《保險與理財:迷思和反思》、《陸生元年》、《未來事件交易簿》等,(合)譯有《囚犯的兩難:賽局理論、數學天才馮紐曼,以及原子彈的謎題》、《經濟學與社會的對話》、《糧食戰爭》、《大話題:賽局理論》等。 葉嘉 香港中文大學翻譯哲學博士,專於二十世紀前後華文報刊的跨文化知識史和翻譯研究,著述十餘種散見於中英文期刊。現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任蔣經國基金會亞太漢學中心副主任,另授大學基礎通識和中國通識課程。合譯有《當經濟指標統治我們》、《世界上最聰明的地方:從鏽帶到智帶,看智力分享如何引領全球鏽帶城市聰明轉型》、《發現時代:駕馭21世紀的機遇與風險,實現成就非凡的第二次文藝復興》三部社會科學專著。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