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俄羅斯文學在我國有近百年傳播史,曾對廣大國人和中國文學產生重大影響,許多中國人至今懷有“蘇聯情結”。然而如今(改革開放以來)俄羅斯文學在我國譯介傳播現狀如何?背後影響其譯介傳播的深層因素有哪些?對我們有何啟示?今天我們該如何看待這段中俄文學交流發展史?我們又該以怎樣的態度對待俄羅斯文學遺產?這些問題極具現實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俄羅斯文學在華譯介傳播研究》將以俄羅斯文學在華譯介傳播狀況為研究物件,首先梳理其在華譯介傳播的宏觀圖景(分哪幾個階段、有何特點、有哪些譯作),再借用傳播學“5W”(傳播者、傳播內容、傳播手段、受眾群體、傳播效果)視角,通過對比改革開放前後的狀況,指出俄羅斯文學在當下中國譯介傳播的新變化和總趨勢(逐漸衰落),再結合文化學、翻譯學方面理論,揭示影響俄羅斯文學在華譯介傳播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深層原因(重點論述),進而對當下我們如何審視和對待俄羅斯文學遺產、今後中俄兩國如何開展文化交流等問題提出建議。
1 緒論 1.1 選題依據 1.2 國內研究現狀 1.3 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 1.3.1 學術價值 1.3.2 應用價值 1.4 研究思路方法 1.4.1 研究目標 1.4.2 基本思路 1.4.3 具體研究方法 1.4.4 總體框架 1.5 創新之處 2 文學譯介與文學傳播的相關理論概述 2.1 文學接受與文學傳播理論 2.1.1 關於“文學接受”的概念界定 2.1.2 關於“文學傳播”的概念界定 2.1.3 傳播系統的要素與內容 2.2 意識形態對文學翻譯的影響 2.2.1 “意識形態操縱論”的概念界定 2.2.2 勒菲弗爾關於影響翻譯的三大因素的研究 2.2.3 “意識形態操縱論”與文學翻譯 2.3 多元系統理論 2.3.1 關於“多元系統”的詮釋 2.3.2 多元系統論與文學翻譯 2.3.3 從“邊緣”移向“中心”的三種情況 3 俄羅斯文學在當代中國譯介傳播的歷史沿革 3.1 改革開放前俄羅斯文學在中國的譯介傳播(1949—1978年) 3.1.1 俄羅斯文學在中國譯介傳播的“蜜月期”(1949—1957年) 3.1.2 俄羅斯文學在中國譯介傳播的“疏離期”(1957—1978年) 3.2 改革開放後俄羅斯文學在中國的譯介傳播(1978—2019年) 3.2.1 俄羅斯文學在中國譯介傳播的“井噴期”(1978—1991年) 3.2.2 俄羅斯文學在中國譯介傳播的“衰退期”(1991—2019年) 3.3 改革開放後俄羅斯文學在中國譯介傳播的新特點(1978一-2019年) 3.3.1 傳播主體的變化 3.3.2 傳播物件的變化 3.3.3 傳播內容的變化 3.3.4 傳播手段和方式的變化 3.3.5 傳播效果的變化 4 影響俄羅斯文學在中國譯介傳播的主要因素 4.1 影響俄羅斯文學在中國譯介傳播的政治因素 4.1.1 改革開放後俄羅斯文學在中國譯介傳播的社會背景 4.1.2 國家政治對文學譯介傳播的影響 4.1.3 中俄外交關係對文學譯介傳播的影響 4.2 影響俄羅斯文學在中國譯介傳播的經濟因素 4.2.1 中國經濟體制的變化及其對俄羅斯文學在華傳播的影響 4.2.2 俄羅斯文學在中國文化市場上“疲軟”的主觀原因 4.2.3 俄羅斯文學在中國文化市場上“疲軟”的客觀原因 4.3 影響俄羅斯文學在中國譯介傳播的文化因素 4.3.1 中國文化生態環境之變化 4.3.2 讀者文化價值取向的轉變 4.3.3 中國俄語翻譯市場之亂象 5 俄羅斯文學在華譯介傳播的前景展望 5.1 俄羅斯文學在華發展前路何方? 5.1.1 如何審視俄羅斯文學在華發展的“過去” 5.1.2 俄羅斯文學在華發展前路何方? 5.2 如何對待俄羅斯文學的“遺產”? 5.3 俄羅斯文學對中俄文化交流的意義 6 結束語 參考文獻
賈一村 湖南常德人,北京青年政治學院講師,天津外國語大學博士在讀。研究方向為翻譯學、俄羅斯文化。現任北京青年政治學院留學生辦公室主任,負責留學生教育與管理工作。目前已在包含CSSCI期刊在內的多個優秀期刊發表10餘篇學術論文,以作者編寫並出版教材《應用翻譯簡明教程》,並主持北京市教委社科計畫一般專案“改革開放以來俄羅斯文學在華譯介傳播研究”。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