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第一章 引言 1.1 分析兩城發展的起源 1.2 雙城比鄰分析簡介 第二章 理論構建與分析邏輯:演化經濟學方法的解釋與借鑒 2.1 何謂演化經濟學和演化地理研究 2.2 新事象:用演化理論分析港深關係的原因 2.3 本書的分析框架:「比較環境—市場選擇—過程識別」 2.4 識別城市互動與演化過程 第三章 「起」:香港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不一樣的崛起 3.1 1860 年作為香港的城市起步點 3.2 與其他「四小龍」不一樣的經濟起飛 3.3 確立比較環境 第四章 「承」的起點:深圳特區確立「兩制雙城」的特殊軌跡 4.1 深圳演化崛起的必要條件 4.2 有形之手:政府用「先行先試」模式製造「比較環境」 4.3 無形之手:企業從香港學習,進入市場經濟模式 4.4 深圳與香港作為移民城市的相似與不同 4.5 深圳「比較環境」的本質:能抓老鼠的白貓 第五章 深圳承接了誰:產業轉移與「前店後廠」 5.1 新界就業職位北移之論 5.2 香港核心製造業在深圳:絕對規模大,相對比例小 5.3 深圳核心產業與香港的關聯 5.4 香港資金的參與 5.5 物流業的承接—深圳港口快速崛起與香港功能轉型 5.6 本章小結 第六章 兩個城市的不同階段和不同目標 6.1 相同經濟發展水平上香港與深圳的比較 6.2 兩個城市在同一經濟發展水平上不同的發展方向 6.3 兩個城市擴展高等教育的時機與動機 6.4 不同階段的不同目標一高齡化的香港 6.5 本章小結 第七章 超高密度城市化:香港與深圳的發展方向 7.1 解析深圳極速城市化過程與「城中村」演變 7.2 香港新界丁屋制度的反思 7.3 香港公屋:改善不足之處 7.4 高密度發展的趨勢 第八章 不對稱的跨境互聯互通 8.1 人員跨境互通是最重要的 8.2 貨物流通一陸路與空運平行發展 8.3 金融流通一必需的屏障 8.4 信息流通一一時難以放開的限制 8.5 結語:尋找可以增加跨境流通的漸變方式 第九章 比較環境和路徑依賴是理解港深演化共進的鑰匙 第十章 「合」的挑戰:香港北部都會區與深圳前海 第十一章 變與不變—港深兩制雙城共同演進的方式 11.1 港深互動演進的基本模式 11.2 未來演進的路向之一——國際OMO 專業與技術服務基地 11.3 香港具有新奇性的「突變」機會在於金融創新 11.4 增加相容性是港深合(作)而不同(城)的關鍵 後記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