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7547615812 |
定价 |
RMB138.00 |
售价 |
RM151.80 |
优惠价 |
RM106.26 * (-30%)
|
作者 |
劉守剛
|
出版社 |
上海遠東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20-07-0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501 页. 26. |
库存量 |
購買後立即進貨 此中国简体书,船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不含调货时间)。抱歉!目前无开放空运服务。 库存有限或需要调货,订购时间可能延长。如无法订购则将通知进行退款。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中國自有確切文字記載的商代以來,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財政中國三千年》借用“財政”這條線索對中國史進行重新梳理,從錢糧收支的角度來解釋歷史演變的規律,從中你可以洞察中華民族艱難成長的歷史,把握千百年來中國人在利用財政工具治理國家方面的秘密與智慧,看明白歷史發展的方向所指與力量所在。除了敘述中華帝國財政制度的變遷,本書還對歷史上的關鍵事件與重要人物進行了重點探討,例如商鞅、桑弘羊、王安石、葉適、張居正……
這些鮮活的歷史人物,在運用財政工具治理國家時是怎麼想的,又是怎麼做?在近現代,又有哪些思想主導了帝國財政的轉型,民眾行動對於財政轉型乃至國家轉型產生了什麼意義?這本書從政治視角來透視中國歷史上財政領域的人物、事件與制度的因果關係,相信一定能夠讓你對財政史與民族史有一種整體的把握,並能夠理解許多有趣的歷史現象。 |
|
|
|
|
|
|
|
|
|
|
|
購買中國簡體書籍請注意:
1. 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中國簡體書可能有出現磨痕、凹痕、折痕等問題,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缺頁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
|
|
|
|
|
|
|
|
目錄
導論 用財政之眼回望三千年中華
一、 財政與公共性
二、 國家與財政收入
三、 本書的安排
走向帝國 從稅人到稅地
第一章 城邦時代的貢助國家及其解體
一、 在國家層面上的封建制度狀況
二、 在社會層面上的人口聚居狀況
三、 城邦時代以人為支撐點的貢助型財政
四、 封建制瓦解的現實
五、 作為帝國制度雛形的“王制”
六、 轉向以“土地”為支撐點來獲取財政收入
第二章 商鞅變法與家財帝國的籌建
一、 商鞅變法為帝國立基: 價值取向
二、 商鞅變法為帝國立基: 組織基礎
三、 商鞅變法為帝國立基: 體制結構
四、 商鞅變法中的重農: 一種競爭性帝國立國方式
五、 商鞅的歷史地位: 變法者何求?
第三章 管仲學派的商貿立國構想
一、 以掌控資源作為商貿立國的條件
二、 以商貿為手段來調控國內經濟與社會
三、 以商貿為手段贏得對外戰爭的勝利
四、 商貿立國的藝術手段: 貨幣、無形之稅、侈靡之術
五、 商貿立國的原則: 國家的公共性
六、 商貿立國原則的後世發展
第一帝國 舍地而稅人
第四章 秦代建制與漢初家財帝國的重構
一、 秦對帝國制度的建構
二、 漢初對帝國制度的重構
三、 社會中的德性倫理對國家的柔化
四、 重構家財型財政
第五章 漢武帝財政改革與司馬遷的異議
一、 漢武帝財政改革的背景
二、 漢武帝財政改革的內容
三、 司馬遷及其對漢武帝財政改革的評論
四、 理解《平准書》中的“物盛而衰”
五、 “網疏而民富”的現代解讀
六、 漢初減稅: 沒有想像中的美好
第六章 迴響二千年的鹽鐵大辯論
一、 國家職能定位: 積極與消極
二、 經濟政策選擇: 重商主義與重農主義
三、 暴利性資源商品管理方式: 國家壟斷與民間經營
四、 帝國治理在財政上的顯基因與隱基因
五、“鹽鐵會議”上的其他重要財政問題
第七章 帝國的制度病變與無力的財政挽救
一、 在國家層面上出現的制度病變
二、 在社會層面上出現的病變
三、 財政視野下豪強勢力的興起
四、 王莽的財政努力
五、 東漢諸帝在財政上的努力
六、 第一帝國的滅亡及其遺產
第八章 南北競爭中君主與士族的財富爭奪戰
一、 南北競爭的總體背景
二、 “士族”盛極而衰背景下的南方財政
三、 重建君主產權的北方財政
四、 隋王朝以北統南的國家制度與財政基礎
第二帝國 從稅地鼎定到稅商突破
第九章新的帝國鼎定新的財政基礎
一、 唐初強大的帝國與不可持久的財政
二、 兩稅法興起的契機
三、 兩稅法改革
四、 第二帝國財政制度的初步成型
五、 唐宋間稅地財政制度的進一步鞏固
第十章 特別的大宋與稅商的突破
一、 作為特別存在的大宋帝國
二、 來自稅商的財政收入擴大
三、 公共性突出的支出職能與富有創造性的管理方式
四、 稅商突破的案例研究: 王安石變法
五、 財政視野下第二帝國的衰亡
第十一章 王安石大戰司馬光
一、 國家治理中的保守主義與激進主義之辯
二、 對財政危機的不同態度
三、 對財政制度作為治國平衡手段的爭辯
四、 治國理財官員的選擇與使用
第十二章 為救帝國浙東學派倡言功利
一、 浙東學派及其救國方案
二、 葉適的義利合一理財思想
三、 葉適對理財的方法與原則的看法
四、 陳亮的功利思想
五、 陳亮對治國理財的具體主張
第三帝國 回歸稅地不動搖
第十三章成熟的帝國與保守的財政
一、 第三帝國財政形成的背景
二、 第三帝國財政運行的制度環境
三、 以土地為基礎的夏稅秋糧
四、 以丁身和資產為基礎的差役
五、 來自工商業的補充性財政收入
六、 量入為出原則:第三帝國財政僵化的表現
第十四章 稅人制度的終結與張居正篡權式改革
一、 王朝中期財政改革的常規路徑與張居正改革應對的問題
二、 張居正改革對“役歸於地”的完成
三、 張居正改革與王安石變法的比較
四、 張居正改革與王安石變法的差異原因及效果比較
五、 小結:張居正篡權式改革的不容易
第十五章 非正式收入與雍正帝完不成的理性化
一、 非正式收入體系與帝國財政收入的彈性
二、 第三帝國財政收入體系中的緊張狀況
三、 雍正帝的財政改革:以“火耗歸公”來消滅非正式收入
四、 雍正帝財政改革的限度
五、 帝國向現代國家轉型的財政動因
第十六章 帝國的功能與支出的危機
一、 日趨成熟帝國中的軍事支出
二、 再分配特徵明顯的經濟和社會支出
三、 趨於嚴格的皇室經費與沉重的經濟桎梏
四、 微薄的官俸與大規模的陋規
五、 財政支出安排與潛在的危機
第十七章 財政治國在第三帝國的現實呈現
一、 作為財政管理工具的貨幣之發展
二、 財政內部管理制度的完善
三、 國家通過財政對社會實施管理
走出帝國 現代稅商的興起
第十八章 晚清財政大危機與帝國財政的終結
一、 帝國框架內已無法解決晚清的財政大危機
二、 財政收入向新的類型轉化
三、 財政管理方面的變化
四、 對財政轉型的認識
五、 對國家轉型的要求
第十九章 度支部與國家轉型的機構體現
一、 帝國財政中的戶部
二、 晚清中央財政機構的改革過程
三、 度支部的設立
四、 從戶部到度支部的轉型意義
五、 度支部作為現代國家機構的成績:試辦全國預算
第二十章 社會基礎變化撐不起民國的稅收國家
一、 利益原則的合法化
二、 重商主義的興起
三、 民國時期財政轉型的繼續
四、 財政失敗及社會轉型的要求
第二十一章 現代家財型財政的興衰與稅收國家的再造
一、 財政重構的總體環境與思想淵源
二、 現代家財型財政的興衰
三、 稅收型財政的再建與現代財政的基本成形
四、 社會對國家的反向塑造:以推動財政進步的民眾行動為例
結束語
第二十二章 從財政再看中華國家的成長
一、 “雙軌”的帝國家財型財政
二、 通向現代國家的財政道路
三、 中國國家成長的財政動因
參考文獻
後記
|
|
|
|
|
|
|
|
|
|
|
|
|
|
|
劉守剛
上海財經大學副教授,經濟學博士、法學博士,研究方向為中國財政史、西方財政思想史、財政政治學。代表著作有《中國古代治國理財經典闡釋》《西方財政思想史十六講》《中國財政史十六講》《家財帝國及其現代轉型》《國家成長的財政邏輯》等,主編“財政政治學譯叢”和“財政政治學文叢”。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