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描述1915年發生於臺南噍吧哖地區的抗日事件,著重歷史人物如林祖密的革命氣魄與正義精神,尤其是已經超過60歲的羅俊。羅俊抗日經驗豐富,這次他所引介的「祖國的支援」,在購買軍火出事以後,便不復存在;他的被捕,致使余清芳、江定等人完全處在孤立的海島,逃脫不了宿命的悲劇。小說結尾,除了參與事件者被處死或判刑之外,還有一大群無辜的民眾被集中到銀盤埔坑殺,故事描述「這裡就是阿鼻地獄,枉死城。數千老人婦女半成年的男孩就埋在這泥土裡,含著冤恨、怨恨、仇恨。恨…並未被埋在土中;它緩緩升起,凝結,變形移動……從此,繚繞在風裡、雨裡、水裡、霧裡,永遠永遠,永遠,永遠……。」 李喬自述撰寫這部作品的田野工作,包括親臨受難者埋骨現場、進行骸骨檢驗、推測日本軍警砍殺事件受難者的劈斬力道,令他身心受到無比震撼。他像是一個法醫,以科學方式想要還原真相,結果是內心湧現巨大的悲憐情緒,久久不能自已。這部作品把這場悲劇化為臺灣人承受苦難的力量,生前忍辱負重,死後魂魄久久不散。 這次的寫作經驗影響李喬往後40年的作品,不斷思索臺灣人的命運難道是「生來做牛做馬」?直到2017年《亞洲物語》出版,我們還在其中看到臺灣歷史上冤死的「民間抗日」諸英雄。
作者簡介 李喬 本名李能棋,1934年出生於苗栗大湖。新竹師範學校畢業,勤於涉獵各類知識,形成作品豐富內涵,創作包括小說、詩、散文、戲劇、雜文、評論等。精擅多樣類型,講究形式變化,主張「文學志在反抗」和「臺灣主體意識」,作品已有多國語言外譯。寫作之外,另亦積極參與社會運動及公共事務。曾獲吳三連獎、國家文藝獎、臺灣文學金典獎、行政院文化獎等。 編者簡介 黃美娥 現任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另亦擔任國家藝術基金會董事、漢學研究中心指導委員、臺灣圖書館臺灣學研究中心諮詢委員等,曾任臺灣大學臺文所所長、臺灣文學學會理事長。長期從事臺灣文學研究與史料編纂,著有《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代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古典臺灣:文學史.詩社.作家論》及論文百餘篇,另編有《日治時期臺北地區文學作品目錄》、《臺灣原住民族關係文學作品目錄暨選集1603-1945》、《世界中的臺灣文學》等十餘種。曾獲竹塹文學評論獎首獎、巫永福文學評論獎、國家圖書館「臺灣各大學學術資源能量風貌」文學研究專書高被引排序第一。 蔣淑貞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任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當代文學理論、臺灣女性文學、臺灣客家文學、東南亞華文文學、澳洲文化政策研究等。近作包括〈「世遺」與「排遺」:澳門九澳與黑沙客家村的「文化遺產」與「霸地污名」〉(2015)、〈反抗與忍從:鍾理和與龍瑛宗的「客家情結」之比較〉(2015)、〈逆寫當代愛情:李喬《情世界—回到未來》之知識與價值〉(2017)、〈極權與養生:李喬的兩個亞洲觀〉(2022)等。
最近浏览商品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