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中國的20世紀堪稱“戰爭與革命的世紀”,這樣的一個歷史時代到底該如何去定義呢? 清王朝作為中華最後的帝國體制被打倒的時候,中國革命的擔當者們如何理解舊中國?面對西方世界及日本的經濟、文化、軍事侵略,他們所背負的歷史性課題是什麼呢?又是如何從帝國向共和國轉換的呢? 本書以對民權、立憲、皇權這三個政治文化範疇動態的分析為出發點,探索了20世紀前四十年間,在三民主義、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以及近代中國的自由主義思想交錯的狀況下,中國政治展開過程中若干重要的政治思想史問題。作者採用問題史的寫作方法,描繪了“中華世界”在近代潮流中被重組的獨特的權力樣貌,以及20世紀中國獲得的新舊重疊的、多種多樣的思想成果。
前 言 第一章 辛亥革命的政治文化——民權·立憲·皇權 一 序言——問題所在 二 辛亥前史——意識到舊封建社會制度的弊端並實施變革 三 革命派·孫中山——邊際人與“農民文化” 四 革命戰略——民權與強權 五 創建“共和”——新的政治社會的嘗試與彷徨 六 立憲派張謇——鄉紳的政治文化 七 象徵性語言“立憲”的含義 八 革命的發展歷程與“統一-分裂”構圖 九 傳統皇權及其分裂 十 小結——若干展望 第二章 民國時期各種思想潮流的考察——“五四”啟蒙、孫中山·三民主義、毛澤東·馬克思主義 一 1910年代·新文化運動的意義 二 為了克服身份認同危機——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地位、含義與作用 三 政治季節——孫中山之死與戴季陶·孫中山主義的登場 四 國民黨“訓政”的開始、胡適的人權論以及“中國民權保障同盟”——民權與人權之爭 五 圍繞個體與共同體的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相位——關於“愛國的自由”與毛澤東《實踐論》的地位 六 小結 第三章 “自由主義”在近代中國的相位與命運——以1930年代胡適主編的《獨立評論》為中心 序言——問題所在 一 創造新文明——胡適的研究 二 1920年代的胡適——政治與文化相生相剋 三 南京國民政府上臺以及以胡適為代表的“自由民主派”——與國民黨“訓政”叫板 四 《獨立評論》的世界——“自由民主派”與民族主義 小結 歷史之問 終 章 後 記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野村浩一(1930—2020) 出生於日本京都府,畢業于東京大學法學部。歷任立教大學法學部教授、名譽教授,專修大學法學部教授。曾任日本現代中國學會理事長。專攻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想史,代表作有《近代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國革命的思想》《近代日本的中國認識》等。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