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620452895 |
定价 |
NT620 |
售价 |
RM96.90 |
优惠价 |
RM86.24 *
|
作者 |
黃家樑,志堅,曾漢棠,黃朗懷
|
出版社 |
三聯
|
出版日期 |
2024-02-07 |
装订 |
平裝. 全彩印刷. 296 页. 21.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24.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一盅兩件」、「賣大包」、「一份攬住配汪阿姐!」聽到這些耳熟能詳的本地詞匯,有沒有勾起你的食慾?你又是否知道它們的意思,了解它們的來歷?
香港飲食文化中西薈萃,糅合中菜和西餐,形式多變,豐儉由人。不同美食及食肆背後,均有其歷史滄桑及發展鋪陳。茶樓、西菜館、冰室等食肆,從何而來?「燒賣」一詞起源於蒙古語?「食白果」、「燉冬菇」等有關美食的香江舊語,背後又有什麼來歷?
本書作者各有專長,經驗不一,從食肆、美食、粵語三方面,以原始史料為本,校勘比對,帶領讀者遊過去與現在,述說香港各種有趣、令人驚喜的飲食史軼聞。
|
|
|
|
|
|
|
|
|
|
|
|
|
|
|
目錄
Chapter 01 藏在食肆裏的香港今昔
飲茶文化在香江——從「地踎」到「高樓」 002
酒樓的前世今生——煙花之地變美食天堂 016
西菜東傳——從洋人廚房走進華人食肆 032
西餐中國化——「夷狄」入中國者必中國之 044
從冰室到茶餐廳——中西美食大雜燴 056
大牌檔——橫街窄巷中的平民食肆 068
吃海鮮的輝煌歲月——恐成絕唱的海鮮舫和避風塘 078
從包辦筵席到私房菜 088
合家團圓的象徵——圍盆共食的風俗文化 098
Chapter 02 美食背後的歷史滄桑
點心狀元蝦餃——來自草根家庭,還是豪門富戶? 106
點心榜眼燒賣——別名最多、分身無限 110
叉燒包的前世今生 116
腸粉知多少——禪宗六祖慧能蒸腸粉? 120
糯米雞的誕生 124
誰是蓮蓉月餅第一家? 130
在槍口下炒出來的乾炒牛河 138
京都排骨來自日本京都? 142
身世成謎的揚州炒飯 146
咕嚕肉為什麼是「咕嚕」? 152
叉燒、燒肉、乳豬——一隻豬的不同吃法 156
太史蛇羹的「太史」是誰人? 162
炸兩的前世與今生 168
沙翁是西方點心,還是中國小食? 174
蛋撻——港式?廣式?英式? 178
沒有絲襪的絲襪奶茶 184
沒有菠蘿的菠蘿包 190
飄洋過海的移民——沙嗲 196
街頭美食——雞蛋仔與缽仔糕 202
Chapter 03 美食史裏的香江舊語
「食晏」與「靚仔」的相遇 210
「混吉」與「運桔」有沒有關係? 216
雲吞麵為何叫「細蓉」? 220
「鱔稿」一詞的由來 226
什麼是「打冷」? 232
「阿茂」整餅,真有其人? 238
「燉冬菇」——可憐「便衣」變「軍裝」 242
「打工仔」聞之色變的「炒魷魚」 246
「食軟飯」——盅頭飯與碼頭工人 250
蛋散的悲歌——美食淪落為「廢柴」的故事 254
「冬瓜豆腐」——解穢酒與喪葬風俗 260
「呃鬼食豆腐」——從目蓮救母說起 264
為什麼豆泥就是「Cheap嘢」? 268
「食白果」——人生到頭一場空 272
「賣大包」——抵食夾大件 276
「認頭」竟然是指這個「頭」 280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黃家樑
香港公民與社會發展教育研究會會長、中史教師會副會長,曾撰寫「香港倒後鏡」等專欄,主講香港史、通識教育及歷史教育研討會數百場。著作有《藏在古蹟裏的香港》、《香港古蹟考察指南》等數十種。
區志堅
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主要從事近現代中國思想文化史、香港歷史等教研工作。合編著作有《香港海關百年史》、《改變香港歷史的六十篇文獻》等;專著有《龍總顯威:九龍總商會七十五年發展史》等。
曾漢棠
香港大學學士、哲學碩士,香港城市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教香港多間大專院校,研究領域在中國思想史、嶺南研究和香港史地。發表論文多篇,與友人合著《香港第一》。
黃朗懷
香港大學文學院學士,香港中文大學「大中華地區的政府與政治」社會科學碩士。研究興趣為中國和西方歷史、大中華地區社會文化和政治發展,曾於報章和網上發表文章。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