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斯·穆德(Nicholas Mulder)對政治、經濟、法律和軍事歷史進行了廣泛的檔案研究,揭示了強制性戰時工具是如何被國際聯盟采用為維持和平的工具的。
經濟制裁主導著當今世界政治格局。 作為一種利用全球化的潮流來捍衛自由國際主義的方式,它們最初是在20世紀初發展起來的,其吸引力在於它們可以替代戰爭。 然而,這種觀點忽視了其核心的黑暗悖論:旨在防止戰爭的經濟制裁,是以毀滅性的戰爭技術為基礎的。
這項及時的研究揭示了為什麽制裁被廣泛認為是一種戰爭形式,以及為什麽它們意想不到的後果如此巨大。
《經濟學人》《外交事務》年度圖書,《大國的興衰》保羅·肯尼迪、《經濟學人》主編吉迪恩·拉赫曼、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副院長章永樂、覆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殷之光、社科院美國所研究員魏南枝、社科院歐洲所研究員孔元聯袂推薦
經濟制裁堪稱沒有硝煙的核武器,一戰期間曾導致近百萬人死於其帶來的疾病和饑餓
制裁是一場全球化和自給自足的經濟博弈。輕率地使用制裁不僅無法屈人之兵,甚至可能帶來反噬。
專業評論:
價值連城,為今天西方國家的政策制定者提供了許多經驗教訓。——保羅,肯尼迪 《華爾街日報》
清晰明了,並且在學術上和思想上都發人深省。——吉迪恩‧拉赫曼 《金融時報》
穆德……研究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三十年的制裁並且得出了令人不安的結論……這些教訓令人警醒。——《經濟學人》
《經濟制裁》考察了一個戲劇性的逆轉過程:一種最初被理想主義者期待用以阻止戰爭、維持和平的國際法強制執行工具,淪為全面戰爭的催化劑,並在不斷濫用之中逐漸失去原初的威懾力。在一個經濟制裁遭到嚴重濫用的世界里,本書的歷史鉤沈與理論分析,有助於我們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各個國際體系的內在局限,並將對未來國際秩序的思考,建立在對人性更為豐富的理解基礎之上。——章永樂(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副院長)
在今天的所謂“自由國際秩序”中,經濟制裁越發成為了一種霸權者的武器,與霸權者的國家利益重新捆綁在了一起。這也打破了過去40年間,“自由國際秩序”所竭力維護的神話,即作為霸權者的國家已經退場,取而代之的是被叫做“國際機制”的制度性平台。然而,霸權從“國家”向“機制”的轉換,一定程度上豐富了霸權國家宰治全球的武器庫。《經濟制裁》一書,用一種歷史的視野與方法,向我們展現了經濟制裁的發展及其全球實踐。它在國家間以及帝國主義競爭中誕生,又曾在抵御帝國主義擴張中發揮過一定作用。這一歷史討論,能夠更好地幫助國際關系、國際法學者跳出規範性視角的牢籠,從一個長時段、廣域的維度,來進一步審視今天國際秩序,並發現其背後霸權與反霸權的多重可能性。——殷之光,覆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國際政治系教授
經濟制裁,是戰爭武器還是和平工具?《經濟制裁》這本書清晰地展開了一部歷史畫卷,告訴我們,這是比戰爭更可怕的東西,它是歷史的產物,也在創造歷史,它不僅改變了戰爭與和平之間的界限,而且悄悄讓自由與強制之間的邊界模糊。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今天,本書的深刻思考,也在警醒我們,制裁是政治國家的決定,也是私營部門的合謀,對社會造成嚴重傷害;制裁曾經試圖維護和平,卻正在制造更多的不確定性,給和平蒙上陰影。——魏南枝,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社會文化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本書是一部嚴肅的史學著作,通過追溯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圍繞“經濟武器”和“經濟戰”的討論,它揭示了作為一項國際政策的“經濟制裁”的誕生過程和運作機制,以及它對塑造和建構當代國際體系的影響。與此同時,它也是一部優秀的理論著作,它呈現出經濟制裁制度運作所依托的資本主義生產機制及其意識形態背景,封鎖和反封鎖得以開展的海權和陸權鬥爭。最後,它還是一部充滿反思精神的批判性作品,通過闡釋美國對經濟制裁的擴大化和常態化適用,它批評了美國霸權對全球互聯互通的破壞性影響。——孔元,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
《經濟學人》《外交事務》年度圖書,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副院長章永樂、覆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殷之光推薦。一場全球化和自給自足之間的博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