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者能否協助好傾訴方釋懷暢談,
取決於身為傾聽方的「傾聽力」。——高橋和巳
人們傾訴,是想要獲得認同。但助人者要如何傾聽,才是真正認同,並能幫助對方?
當個案訴說完後,
助人者:確實挺令人難過的,但別太在乎周圍的看法!→→╳
助人者:是啊。(心想自己也有過類似經驗)→→○
看起來像是鼓勵的回應,其實是否認。而後者「我也有過類似經驗」的念頭雖未說出口,卻會在無意中傳達給對方,讓人感到認同。
心理諮商是一場個案訴說困擾、助人者傾聽並回應的過程。但在個案訴說來訪原由時,若諮商師總想著要提供建議,可能反而會幫倒忙。為什麼呢?
日本資深精神科醫師高橋和巳培養諮商師多年,他認為,要能深入個案內心,必須先「傾聽」,根基打好後,才能讓個案暢所欲言,甚至說出連自己都未能覺察的問題。高橋醫師也點出,心理諮商就是一段自我組織的過程,若未能先「靜靜傾聽」,只是一股腦想幫忙,而在不知不覺中打斷、引導對方,反而會影響個案發現更深層的問題。
書裡精確提出傾聽的三大原則:① 絕不插話、② 絕不提問、③ 絕不給建議,也將傾聽技術細分為四大步驟:① 靜靜傾聽、② 認同並傾聽、③ 傾聽情感、④ 傾聽內心的糾葛,同時輔以案例說明。在傾聽過程中,諮商師可開始思考個案可能的問題類型、並隨著療程感受個案的情緒變化,更深入個案的內心,而療癒也逐漸發生。
高橋醫師並認為,學會傾聽他人,也是傾聽自己的過程。當人們不急著批判自己並轉為認同自己時,許多難題也能迎刃而解。
本書可說是「練功」之書,提點諮商師如何理解個案內心深處渴望被聽到、被理解的需求,而這就要透過磨練「傾聽」這項技術。
本書特色
★ 不僅是要「對話」,本書更突顯「傾聽」於心理治療的重要性。
培養諮商師多年的日本資深精神科醫師 高橋和巳,於本書強調「傾聽」於心理治療的重要性。其中的內容宛如祕笈,揭露心理治療助人者都知道「傾聽」很重要,但卻不知道「如何聽」的技巧。
★ 最詳細拆解的「傾聽」技巧!
「傾聽」的技術絕非想像中容易,全書以詳細分解步驟的方式,精密拆解「如何」聆聽求助者,才能真正同理、幫助對方。
★ 打破慣性的回應思維,從「不回應」的「傾聽」思考做起。
人們經常本能性地想要「回應」對方,因此「傾聽」才變得更為珍貴與不容易。本書破除了根深柢固、理所當然的想法,其中的「傾聽」技巧亦能應用在一般人際交流中。
專業推薦
吳佳璇|遠東聯合診所身心科主治醫師
林耕新|耕心療癒診所院長
陳宏儒|諮商心理師
莊凱迪|雙和醫院精神科醫師
許豪沖|北市聯醫仁愛院區精神科前主任、美國精神分析學會分析師
黃天豪|臨床心理師
蘇益賢|初色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暨副所長、企業講師
(按姓氏筆劃排列)
來自心理圈與讀者的推薦
高橋醫師深刻闡釋傾聽之技術,揭示傾訴中的自我組織與語言表達的新契機。儘管真正的傾聽絕非易事,但在高橋的步驟解析中,其複雜性似乎演變成一種簡潔的精湛技藝。作者將傾聽視為一門有理論可循的「科學」,但更貼切的形容或為「傾聽是一門匠藝」。這種微妙差異,就留待讀者自行感悟其中的奧妙了。——黃天豪(臨床心理師)
在本書細膩拆解諮商歷程元素之後,我們才發現第一步原來這麼關鍵:光是「靜靜傾聽」這門功夫,就值得修煉許久。……而看似將讀者定義為醫療人員或廣義的助人者的本書書名(《一流精神科醫師的傾聽術》),在針對傾聽的討論上,其實同樣適合應用在親子溝通、伴侶對話,乃至於落實在主管—員工對話的情境裡。——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安心並傾聽:本書讓我理解到心理諮商深化過程的種種狀況,讓我可以安心下來傾聽個案的話,是本重要寶貴的指南。——讀者F
人類身上特有的思考迴路。本書舉出了實際案例加以說明,讓讀者感同身受。這或許也是一種人類特有的思考迴路。——讀者N
醍醐灌頂!本書讓我明白了傾聽的深奧學問。我想,大多的傾聽者都會衡量對方的想法是否正確,提出建議好將對方往更好的方向上引導,但是這麼做並不會順心如意,本書讓我理解並接受了這一點。——讀者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