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特雷加文學獎獲獎作品
▲ 入圍德國圖書獎(2015)、布克國際文學獎(2018)、國際都柏林文學獎(2019)
▲ 《紐約時報》《外交事務》年度圖書(2018)
.
人類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彼此的苦難?
流離失所總是發生在地球另一端,直到地球另一端的國家是我的。
.
內容簡介:
一個柏林人過著秩序井然的生活,直到有一天突然闖入一群陌生人,他們說著混雜破碎的語言,從戰火襲擾的非洲越海輾轉來到德國。“二戰”的早年經歷讓柏林人無比珍視秩序,“在混亂中沒有自由可言”。然而作為前東德公民,柏林墻的記憶從未遠去,在自己的國家過著一種移民生活也並非陌生的經驗——三十年前,他的國家和屬於它的未來在一夜之間消失了。陰差陽錯,他與難民們成了朋友,了解了他們顛沛流離的過往,並且深刻地參與到他們的故事當中。“只有他們今天在德國生存下來,才說明希特勒真的戰敗了。”
身處一個劇變的時代,人類的命運前所未有地彼此相關。當戰爭在地球上制造出一座座火山,當巨大的絕望漫過憤怒之海,人們也在四面豎起高墻。但和平真的有可能獨自存在嗎?
《時世逝》是一個與他者相遇的故事:人類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彼此的苦難,並且共享和平?埃彭貝克直面我們這個時代最核心的道德問題,“以文學的形式介入歐洲關於種族、移民、民族主義和身份認同的議題,有力地回應了當下日益深重的危機”(布克獎評委會)。
.
評論推薦:
“《時世逝》……向人們提出挑戰,它敦促我們不要只做文本的旁觀者,而是要去改變自己和周圍人的生活。這樣的作品總是接近成為一個寓言,因為它宣布:閱讀就是理解,理解就是行動。”——詹姆斯·伍德(著名文學評論家,《小說機杼》作者)
“在[埃彭貝克]最好的散文中,在她最好的小說中,事物都從令人意想不到的角度被照亮了。”——丹尼爾·門德爾松(著名文學評論家,《與父親的奧德賽》作者)
“一部非凡的小說,在歷史展開的過程中堅定地為其作證。”——尼爾·慕克吉(著名小說家)
“埃彭貝克擁有一種不可思議的能力來描繪日常生活,將其升華為對我們這個時代一個重大問題的動人思考。她簡潔的文筆為最普通的對話賦予了存在意義,定義對話的與其說是它包含了什麽,不如說是省略了什麽。”——《外交事務》
“《客鄉》與《白日盡頭》作者的這部新小說中充滿了離別和消失。這既是一個關於當代移民命運的扣人心弦的故事,也是關於我們該如何找到生活意義的思考。”——《衛報》
“細致入微地描繪了一群基本上已經放棄希望、除了等待別無選擇的人。埃彭貝克直言不諱地提醒讀者,對德國乃至整個世界來說,這一切何以是利害攸關的。一部及時、明智、感人的充滿政治憤怒的小說。”——《書單》
“埃彭貝克的作品具有劇作家追求極致的沖動和作曲家對共鳴語詞的敏銳聽覺。她能捕捉到空氣中的雜音,讓它在痛苦的百年歷史中回蕩。《時世逝》講述了一個占據新聞頭條的當代問題——非洲難民在歐洲的困境。這個題材對作者的吸引力顯然是前所未有的。一個新的標桿。”——《圖書論壇雜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