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上篇 風險社會中刑法理論的宏觀思考 第一章 風險社會與預防型刑法體系 第一節 風險社會中的風險性景觀 第二節 社會轉型與風險社會理論 第三節 風險社會理論中的“風險” 第四節 預防主義刑法體系之興起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二章 刑法體系的演變概貌之勾勒 第一節 風險社會中的刑法理論危機 第二節 法益論在當代的流變與困境 第三節 刑事責任根據的結構性嬗變 第四節 遭遇隱蔽重構的教義學理論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刑法體系應變性機制之構建 第一節 政策作為刑法體系的構造性因素 第二節 政策的基本功能與刑法的政治化 第三節 借助制度技術鍛造刑法的適應性 第四節 通過刑法解釋構築體系的應變性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四章 風險刑法理論的立場與選擇 第一節 預防刑法對自由刑法的全面侵蝕 第二節 風險刑法理論的研究進路與立場 第三節 借助原則實現對預防刑法的制約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五章 風險刑法理論的檢視與省思 第一節 風險刑法理論對刑法體系的意義 第二節 風險刑法理論的研究範式之反思 第三節 實現社會理論與刑法理論的溝通 第四節 風險刑法理論的體系化如何可能 第五節 本章小結 下篇 風險社會中刑法理論的具體展開 第六章 風險分配與刑法的因果關係 第一節 風險分配與刑法的歸責判斷 第二節 刑法中因果關係的規範反思 第三節 刑法因果關係中的三對範疇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七章 事實因果與結果歸責的類型 第一節 “歸因—歸責”二分說框架的問題 第二節 傳統刑法理論中結果歸責的類型 第三節 概率提升型結果歸責理論的興起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八章 結果歸責理論的類型學展開 第一節 歸責理論的範式轉變與類型思維 第二節 不同結果歸責類型的規範性解讀 第三節 各歸責類型在實務案件中的適用 第四節 探求刑法中事實因果的判斷標準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九章 犯罪故意論的反思與展望 第一節 意志因素是否具有獨立的價值 第二節 故意是否等同於有認識的罪過 第三節 從結果本位到行為本位的轉變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十章 犯罪故意的要素分析模式 第一節 當前四種主要理論的評析 第二節 故意認定標準的公式表達 第三節 犯罪故意譜系表及其說明 第四節 故意的要素分析及其適用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十一章 過失犯中預見可能性理論的反思與重構 第一節 為什麼重視對結果的具體預見可能性 第二節 傳統過失理論的歸責機制之功能缺陷 第三節 預見可能性在過失犯構造中的新定位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十二章 過失犯理論重構的正當性論證與適用 第一節 重構後的預見可能性與刑法中的自我答責 第二節 重構後的預見可能性合乎責任主義的要求 第三節 預見可能性與過失犯罪案件的區別化處理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十三章 危害性原則的功能轉型與現實困境 第一節 風險控制與刑法的危害評價 第二節 刑法中危害概念的內涵裂變 第三節 危害性原則基本功能的轉變 第四節 危害性原則背後的刑法困境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十四章 不法論的主客觀之爭與類型化解讀 第一節 刑法中不法論的前期演變 第二節 刑法中不法論的當代發展 第三節 刑法中不法論的類型解讀 第四節 不法論主客觀之爭的中國語境考察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十五章 著手理論與刑法中不法的成立根據 第一節 刑罰的目的與未遂犯中的著手理論 第二節 未遂犯著手理論在當代的發展走向 第三節 刑法中危害結果與不法的成立根據 第四節 對未遂犯中著手理論的反思與總結 第五節 主觀未遂論興盛的社會背景與危險 第六節 本章小結 第十六章 罪責論的意義裂變與規範重構 第一節 規範責任論與期待可能性理論之間 第二節 罪責的客觀化與期待可能性的命運 第三節 罪責的社會化與規範責任論的重構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十七章 違法性認識問題的根源之探究 第一節 大陸法語境中的“不知法不免責” 第二節 普通法語境中的“不知法不免責” 第三節 知法的推定與治理方式的理性化 第四節 “不知法不免責”的諸理論根據評析 第五節 違法性認識問題凸現的原因探尋 第六節 本章小結 第十八章 責任主義與違法性認識問題 第一節 違法性認識問題的責任主義性質 第二節 違法性認識背後的責任主義困境 第三節 刑法的風險規制與責任主義之間 第四節 中國實務的違法性認識問題反思 第五節 本章小結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十年回想
勞東燕 浙江紹興人,北京大學法學博士,清華大學法學院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刑法學會常務理事,曾掛職兼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與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副院長。主要研究領域為刑法學。出版《風險社會中的刑法》《功能主義的刑法解釋》《罪刑法定本土化的法治敘事》等專著,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國法學》《法學研究》《中外法學》等專業刊物上發表論文九十餘篇。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