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7108076632 |
定价 |
RMB68.00 |
售价 |
RM74.80 |
优惠价 |
RM52.36 * (-30%)
|
作者 |
(美)克里斯蒂娜·J.沃利
|
译者 |
張伊銘 |
出版社 |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出版日期 |
2024-01-01 |
装订 |
精裝. 無. 307 页.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6.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毛尖、嚴飛、陸遠、班宇聯合推薦。
·一部回憶錄,一部個人和時代的民族志。
·深刻地論述了被一般大眾所熟知的美國經驗忽視的那一部分故事,為美國的勞動文化及其衰退提供了少見的女性和家庭視角。
本書是一本專業、嚴謹且極具現實感和可讀性的社會學作品。人類學家沃利“把自己作為方法”,以真摯且感人的故事帶領讀者走進了她的自我民族志。她的家庭因去工業化陷入了災難,她自己卻因為個人的努力而實現了階層跨越,這種強烈的反差,以及上溯曾祖父、祖父、父親三代人的生活經歷,為讀者構建了一幅波瀾壯闊且悲壯的藍領工人家庭的生活史。
--
1980 年,14 歲的克裏斯蒂娜•J. 沃利的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父親所在的芝加哥東南部的鋼鐵廠突然倒閉,接下來的幾年裏,近十萬名附近的居民也將失去工作。
30 年後,沃利成為一名文化人類學家,她在《無地可依》中把人類學視角帶回家,審視自己的家庭和整個美國藍領階層的命運,結合個人敘事和家庭照片,對“去工業化”的社會影響進行了細致的評估。通過描述家庭成員的努力奮鬥和自己向上流動的故事,沃利揭示了在覆雜的緊張關系之中美國工業衰退的社會景觀。在其精辟的分析中,每個讀者都可以了解為什麽美國的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為什麽向上流動從集體性轉向個人化,以及哪些政策錯誤導致了這種困境。 |
|
|
|
|
|
|
|
|
|
|
|
購買中國簡體書籍請注意:
1. 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中國簡體書可能有出現磨痕、凹痕、折痕等問題,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缺頁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
|
|
|
|
|
|
|
|
目錄
前 言
致 謝
芝加哥東南部地圖
引 言
第一章 鋼鐵世界: 家族相簿裏的故事
第二章 轟然倒塌: 我的父親與芝加哥鋼鐵業的衰落
第三章 上 流
第四章 羈 絆
結 論 守望新生
註 釋
參考文獻
索 引
譯後記 |
|
|
|
|
|
|
|
|
|
|
|
|
|
|
克裏斯蒂娜•J. 沃利 麻省理工學院人類學教授。1999 年從紐約大學獲得人類學博士學位。她的第一本民族志《激流:東非海洋公園的自然與發展》探討了坦桑尼亞農村的環境沖突。創建Exit Zero 項目,利用芝加哥東南部前鋼鐵廠地區的家庭故事來研究美國去工業化的長期影響,根據此項目寫作《無地可依》一書,並拍攝了同名紀錄片。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