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富不過三代」,指的是第一代創富、第二代守成、第三代揮霍。
因此,「富貴人家」往往到了第三代就寫下了「完結篇」!
不過,全球首富的石油大王約翰.D.洛克菲勒(一八三九年~一九三七年)卻打破了這個魔咒,他的家族至今已傳承到了第七代,各種投資事業依然生氣勃勃、活力十足,管理得有聲有色,慈善事業亦持續發光發熱……
那麼,這其中到底有什麼「奧秘」呢?是的,因為洛克菲勒家族自己有一套獨特的文化傳承方式―—「六條家訓」。
一、沒有權利當窮人
他寫信教育小約翰說:「我應該是富翁,我沒有權利當窮人!」並鼓勵他去追求財富。他還告誡小約翰說,苦行僧的生活不可取,「財富是神的賜予,我們只能去信任它並接受它,而不能置之不理、棄之不顧!」但不能在有違上帝的情況下賺錢,必須抵擋財富的誘惑,才能獲得創富的成功。
二、財富來源於勤奮
洛克菲勒小時候有一個專門的記帳本,每天幹完活,把自己的工作量化後,按每小時0.37美元計算入帳,然後與父親結算。於是,洛克菲勒繼承父親的財富教育傳統,讓兒子小約翰也要從小就要靠自己的勞動積累和管理財富,在家裡打工賺取零花錢,並教給他分類記帳的方法。
三、節儉是美德
洛克菲勒一生節儉,同樣也如此要求子女。洛克菲勒的妻子蘿拉帶著孩子們住在遠離繁華紐約的村莊,儘管出生大富之家,洛克菲勒的孩子們從小生活並不富有。小約翰在8歲以前還穿姐姐們換下來的裙子所修改的褲子,10歲前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個「有錢人」。有一次,洛克菲勒到小約翰公司查帳時,發現一筆巨額的交際支出,他質問小約翰,並教育他「做浪費金錢奢侈豪華的愚人之舉極不可取。如果過於浪費地使用,還是會被人視為傻瓜,誰也不想跟這種人繼續做買賣。」
四、親父子明算帳
洛克菲勒家族在這方面一向如此,子女向父母借貸都需要有清晰的計算,以此培養孩子的商業素養。
16歲時,洛克菲勒因父親不再資助其上學而擔當起養家重擔,他決定上商業培訓學校學習記帳,於是寫信向父親借了40美元,並附上借款合約。兩個星期以後,他收到了父親寄來的40美元以及合約簽字。在洛克菲勒工作三年後與克拉克合開公司時,父親表示可以借給他一千美元,但必須付10%的利息,當時銀行利息才不到7%。而後來洛克菲勒借錢給自己女兒和兒子時,也收取6%的利息。
五、幫助別人「授人以漁」
慈善事業是富人的責任,但在洛克菲勒看來,這種責任不是直接資助金錢,而是授人以漁。因為,「給人帶來傷害的最便捷的途徑就是錢。」
為此,洛克菲勒給兒子寫信,以講故事的方式告訴小約翰,資料金錢的慈善方式會使一個窮人喪失自我能力、喪失尊嚴,最終成為懶漢,而富人就是製造懶漢的始作俑者。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富人應該通過幫助窮人提高謀生能力、向其提供成長的工具來造福大眾。
六、家族的承傳責任
洛克菲勒知道富裕家庭孩子受到誘惑比普通人家孩子更多,富人家庭的財富敗起來也更快。在他看來,無論是家族的創業者還是家族守業者,要想擁有巨大財富且保持其總量不縮水,都必須擁有高度的責任感。
很長一段時間裡,「洛克菲勒」就是財富的代名詞。常言說「富不過三代」,但是洛克菲勒家族發展到21世紀初已經是第六代了。
洛克菲勒曾在寫給兒子小約翰的信中,說到:美利堅合眾國的建國信念是人人生而平等,但這種平等是權利與法律意義上的平等,與經濟和文化優勢無關。想想看,我們這個世界就如同一座高山,當你的父親生活在山頂上時,注定你不會生活在山腳下;當你的父母生活在山腳下時,注定你不會生活在山頂上。在多數情況下,父母的位置決定了孩子的人生起點。
是的,您不必懷疑,洛克菲勒的六條家訓,並沒有什麼「驚人之筆」,也無任何「奧妙之處」,有的只是「平實、務實」的基本作風。然而洛克菲勒家族就憑藉它,走過了二百年的歷史,希望您也能深深去感受這種「平實、務實」的真諦!
所以說,你走得多慢都無所謂,最重要的是─―絕不能停下腳步!
如果這部作品,能讓您去思考「為什麼我們不能在平凡中去創造非凡?」
那麼,這就是《洛克菲勒給年輕人的忠告》一書編集者的榮幸了―—其實我們要的非凡就在我們的身邊,你本來就有這個能力,只是你沒去發現!
洛克菲勒簡介:
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1839.7.8~1937.5.23),美國實業家、慈善家,是十九世紀第一個億萬富翁,被人稱為石油大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