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題獻 自序
第一章 台灣原住民宗教 一、台灣山地原住民宗教之特徵 (一)精靈崇拜 (二)禁忌 (三)巫術 二、祭典與禮俗 (一)台灣山地與濱海原住民部族之祭典 (二)台灣山地與濱海原住民部族之禮俗 三、台灣山地與濱海原住民部族之宗教現況
第二章 台灣民間信仰 一、台灣民間信仰之定位 (一)由宗教之分類談起 (二)民間信仰之獨特性 二、台灣民間信仰的宗教結構 (一)原始宗教類型 (二)古典宗教類型 (三)現代宗教類型 三、台灣民間信仰的基本教義 (一)神觀 (二)人觀 (三)宇宙觀 四、台灣民間信仰的社會功能 (一)「廟宇」之社會功能 (二)「祭典」之社會功能 五、台灣民間信仰與禮俗 (一)生命禮俗 (二)歲時禮俗
第三章 儒教 一、孔子生平 二、宗教思想 (一)天道的教義 (二)人道的教義 (三)禮儀的教義 三、「儒教」的發展 四、台灣的「儒教」 (一)國家儒教 (二)民間儒教
第四章 道教 一、道教的創立 (一)道教的信仰 (二)道教的發展 二、道教的經典與戒律 (一)道教經典──《道藏》 (二)道教戒律 三、道教的教義 (一)道教的基本教義 (二)道教的方術 (三)道教的神鬼 (四)道教的養生術 四、「道教」的分派 (一)天師道之演變 (二)上清派的茅山道 (三)寇謙之的新天師道 (四)王重陽的全真道 (五)民間道教的武當道 五、台灣的道教 (一)紅頭道士及紅頭法師之法事 (二)烏頭道士(司公)之法事
第五章 佛教 一、喬達摩佛陀──釋迦族的「覺者」 二、佛教的基本教訓 (一)三法印 (二)四聖諦 (三)十二因緣 三、佛教的經典 (一)第一次結集 (二)第二次結集 (三)第三次結集 (四)第四次結集 四、佛教的分派 (一)小乘佛教的宗派 (二)大乘佛教的宗派 五、佛教的修持 (一)三學 (二)三十七道品 (三)六度 六、台灣的佛教 (一)通俗佛教 (二)正統佛教
第六章 基督教 一、孕育基督教的土地、人民及信仰 (一)巴勒斯坦地形 (二)羅馬殖民地時期的主要城市 (三)巴勒斯坦的行政區域 (四)巴勒斯坦的人民及統治者 (五)猶太人的宗教 二、耶穌──基督教開山祖師 (一)耶穌的生平 (二)耶穌的教導 (三)耶穌的門人 (四)使徒保羅的貢獻 三、基督教的信仰 (一)經典──《新舊約聖經》 (二)教義──信仰思想 (三)禮儀──信仰生活 四、基督教的歷史發展 (一)從巴勒斯坦開始 (二)在外力挑戰中發展 (三)基督教繼續擴展 (四)中世紀黑暗時代 (五)宗教改革以後的新局面 (六)十六世紀以後羅馬教會的宣教運動 五、基督教的三大教團 (一)羅馬教會 (二)東方正教 (三)改革教會 六、台灣的基督教宗派 (一)台灣基督教宗派之分類 (二)台灣基督教宗派一覽
第七章 伊斯蘭教 一、伊斯蘭教的發源地──阿拉伯 (一)阿拉伯人的社會 (二)阿拉伯人的原始宗教 (三)猶太教與基督教的影響 二、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麥德 (一)穆罕默德的生長及召命 (三)先知的勝利 (四)先知的影響 三、伊斯蘭教的經典與教義 (一)《古蘭經》 (二)基本教義 四、伊斯蘭教的禮儀與習俗 (一)穆斯林的聖所──清真寺 (二)穆斯林的信仰生活 (三)穆斯林的習俗 五、伊斯蘭教的歷史發展 (一)先知的繼承人 (二)伊斯蘭教之王朝 六、伊斯蘭教的派別 (一)遜尼派 (二)十葉派 (三)蘇非派 七、伊斯蘭教與現代世界 (一)伊斯蘭教世界的團結及貢獻 (二)巴勒斯坦解放運動 八、台灣與中國的伊斯蘭教 (一)中國的伊斯蘭教 (二)台灣的伊斯蘭教
第八章 台灣新興宗教 一、台灣新興宗教範圍界說 (一)一九四六年以後台灣創立的教團 (二)一九四六年以後來自東西各國教團 (三)傳統宗教的勃興現象 二、新興宗教的起源及發展 (一)新興宗教的沿起 (二)新興宗教發展之要領 三、結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