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無佛處稱尊」語出黃庭堅跋蘇軾《黃州寒食帖》, 道盡其面對蘇軾書法而顯出的爭勝心境。 因對黃庭堅意與東坡匹敵而滋生激越創作能量的感動, 本文集遂借作標題。 石守謙刻意避開了以過往熟悉的角度來探討書史,從黃庭堅題跋的心理過程到作為禮物的文徵明書法,以細膩作品分析揭舉出觀者心態;也從宏觀角度檢視書法傳統與當代藝術,甚至是書法與佛法之間的獨特互動;更有從陳進畫中隸書屏風細節,檢視台灣書學在日治時期與仕紳文化的關連並隨之起落。企求以種種具強烈實驗性的嘗試,拋磚引玉,推進讀者對表現豐富多元之書學藝術的歷史理解。
自序 ── 兼呈一些方法論上的省思 一、中國古代書法傳統與當代藝術 倉頡傳說的書法史內涵 徐冰的《天書》 谷文達的《聯合國》系列 邱志傑與馮明秋的書寫行動 董陽孜的書法與空間 小結 二、無佛處稱尊 ── 談黃庭堅跋《寒食帖》的心理 空白的餘紙 無佛處稱尊 爭勝的書寫 稱尊又如何 三、《鳳墅帖》及其書史地位之擬定 前言:一個殘缺不全的南宋私刻叢帖 淳化閣法帖的經典性 私刻叢帖的士人取向:歐陽修《集古錄》在南宋 《鳳墅帖》的幾個要點 《鳳墅帖》的書史定位 餘論 四、佛法與書法 高僧不寫經? 「禪」風書寫的質疑 中峰明本與懷素 黃檗禪僧書法與其東傳日本 五、作為禮物的文徵明書法 文徵明的北京詩 書寫朝中舊稿 禮物與受贈者 一個歷史的角度 六、二十世紀前期中國書學研究生態的變與不變 前言 書學成為「美術」/「藝術」的東亞變貌 中國書學研究在一九三○年代的新與舊 清代書學史撰述之突破 再談《書林藻鑑》之「現代」觀照 餘論 七、陳進家中的隸書屏風 《萱堂》中的老家布置 陳進的初變:走入現代的專業學校 選擇成為專業畫家 開放性的結語
作者簡介 石守謙 1951年生,藝術史研究者,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及考古學博士。1984年留學歸國後,即任職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為第29屆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中研院史語所特聘研究員。曾任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教授、所長,及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等職。 其過往研究主要以文化史的視角,對中國繪畫史及其相關之歷史發展提供與二十世紀八○年代前不同的理解,大致可分為探討畫史風格轉變與文化環境間的關係、區域發展、中日交流、與雅俗問題等。近年主持中央研究院深耕計畫「移動的桃花源」及主題計畫「東亞文化意象之形塑」,研究重心轉移至藝術品創作意旨與觀眾反應互動的微觀研究,以及涵蓋中國、日本、韓國等東亞藝術史的宏觀研究,尤著重於此三個區域間的互動現象。 重要著作除了《風格與世變 ── 中國繪畫史論集》(1996)、《從風格到畫意 ── 反思中國美術史》(2010;2011年榮獲行政院新聞局第35屆金鼎獎)、《移動的桃花源 ── 東亞世界中的山水畫》(2012)、《山鳴谷應 ── 中國山水畫和觀眾的歷史》(2017),並曾主編《大汗的世紀:蒙元時代的多元文化與藝術》(2001)、The History of Painting in East Asia: Essays on Scholarly Method(2008),以及與顏娟英合編《藝術史中的漢晉與唐宋之變》(2014)。另有〈賦彩製形 ── 傳統美學思想與藝術批評〉(1982)、〈有關地獄十王圖與其東傳日本的幾個問題〉(1985)、〈明代繪畫中的帝王品味〉(1993)、〈浪蕩之風 ── 明代中期南京的白描人物畫〉(1994)、〈古傳日本之南宋人物畫的畫史意義〉(1998)等論文。
买了这本书的人也买...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