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受到創傷經歷影響的人,其內心會因痛苦的體驗變得碎片化,他們心中有著彼此矛盾的想法。他們有時渴望愛與認同,有時更願獨居一隅,有時則又謹小慎微;面對曾經的傷害,他們有時行為過激,有時選擇漠視,有時又反復自責。因此,即使已經過去多年,創傷者的內心依然總是有強烈的衝突感:一邊是 對當下情況的正確判斷,另一邊卻是與創傷相關的感知和衝動。然而這些無法描述的衝突與矛盾,都源於創傷者內心碎片化的“部分”——其實,你的每一個部分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拼命説明你適應生存與保護自己;其實,那些你一度失去的安全、信任與依戀,都能從你自己的心中重新找回。 雅尼娜·菲舍爾從神經生物學角度出發,在本書中闡釋了她關於創傷、依戀及解離的理論和治療模型:創傷者每一個碎片化的“自我”,都有其存在的價值與意義——想治癒創傷,就需要將創傷者的自我疏離、憎恨轉變為自我同情、接納。她將自己的理論與感覺運動療法、內在家庭系統等諸多治療方法相結合,為創傷治療工作提供了新的視角與技巧,也為所有創傷相關障礙患者及未接受過診治但也遭遇過痛苦經歷的廣大讀者提供了理性、深刻的指點和溫暖的幫助。 在創傷治療領域30餘年的臨床實踐工作中,雅尼娜·菲舍爾同無數創傷來訪者一起,在治癒的道路上逐步走向溫暖與光明。她幫助他們建立愛和接納各個“自我”的能力,讓他們真正走出創傷的過去,重獲幸福的當下。
導言 第一章 創傷與結構性解離 第二章 創傷性記憶與解離部分 第三章 多重意識:諮訪關係的調諧 第四章 正常生活的自我與部分的協作 第五章 自我理解與共情 第六章 創傷性依戀及其治療 第七章 自我毀滅行為及其治療 第八章 解離性障礙的診斷與治療 第九章 依戀紐帶與內在調諧 第十章 內部依戀:加深聯繫與信任 第十一章 “掙來的安全依戀” 致謝 附錄A 五步“剝離”法 附錄B 為部分而做的冥想圈 附錄C 內部對話技術 附錄D 內部依戀修復的治療範式 附錄E 解離體驗日誌 附錄F 友善四問
[英]雅尼娜·菲舍爾(Janina Fisher) 感覺運動心理治療研究所的助理教育主任、眼動脫敏再處理療法國際協會(EMDRIA)顧問,曾任巴塞爾·範德考克創立的創傷診所與研究中心講師、新英格蘭創傷與分離治療協會主席、哈佛醫學院講師。創傷知情穩定治療(TIST)療法的創始人,著有《創傷後遺症的轉化》(Transforming The Living Legacy of Trauma)等。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