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865328894 |
定价 |
NT600 |
售价 |
RM93.80 |
特价 |
RM89.11 *
|
作者 |
白適銘
|
出版社 |
藝術家
|
出版日期 |
2023-12-26 |
装订 |
平裝. 全彩印刷. 160 页. 26.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24.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韓湘寧1939年出生於四川重慶,為了躲避戰亂而隨家人輾轉遷徙,最終轉赴臺灣。他自幼極具藝術天分,1958年進入臺灣省立師範學院三年制藝術專修科就讀,養成學院派的嚴謹寫實,以及印象派畫風的扎實基礎,畢業作品即已呈現「超現實」的創新精神,1960年加入「五月畫會」後,旋即轉向更前衛而實驗性的創作路徑。
1961年韓湘寧參加第6屆「巴西聖保羅雙年展」,入選第2屆「巴黎國際青年雙年展」,持續追求抽象藝術的「精神性」與「純粹性」;1963年更大膽地運用滾筒在棉紙上作畫,開創幾何塊面的造形語彙。1965年他舉辦首次個展,並隨「五月畫會」在非洲展出。就在這數年之間,其作品遠征世界各地。
1967年韓湘寧移居紐約,進入另一階段的創作歷程。先以相機取景,捕捉城市的浮光掠影,再用噴槍作畫,發展出「極簡」、「工業景色」等經典系列,奠定「非典型照相寫實」風格的根基。之後幾度返臺、遊歷歐洲、前往中國,並在雲南設置工作室。
超過半個世紀的歲月,臺北、紐約和大理成為韓湘寧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三處根據地。1994年在臺北市立美術館首次舉辦階段性回顧展,展出的作品共計百餘幅。至今他仍然創作不輟、推陳出新。
韓湘寧懷抱著創立標竿與自我跨越的理想,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其作品歷經不同的藝術風格、媒材工具與觀念的轉變,包括:「行旅圖」、「雨水非水墨」、「卡拉OK」、「同一個太陽」系列等。他大膽運用當代跨域手法,攝製實驗電影,運用電腦影像、光影裝置等,營造視覺奇景,堪稱具有前瞻性、勇於跳脫國界框架的藝術大師。
本書特色
「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系列叢書
精選十位各擅油畫、版畫、水墨、素描、書法等領域之臺灣資深美術家
細述他們生命旅途中的層層風景,以及銘刻在臺灣藝壇的美術成就
全套書以深入淺出的文字、精美細緻的圖版,結合電子書與影音的多元化閱讀模式
為讀者打造一套兼具美感、質感,輕鬆認識臺灣美術史的優質讀物
|
|
|
|
|
|
|
|
|
|
|
|
|
|
|
目錄
1 輾轉烽火的藝術少年………8
陪都出生的時代命運………10
軍眷子弟的藝術夢………12
渡海與畫學生涯的序章………15
成為藝術家的早慧………18
2 省立師院與「五月」初遇………24
遷臺初期藝文界的危機………26
美育搖籃中的革命火苗………28
從超現實到抽象的轉折………32
「白馬非馬」與「不是東西」………39
國際參展的桂冠………43
3 為「現代藝術」再出發的出走……50
平行線的新舊論戰………52
來自新世界的召喚………57
「蘇荷」藝術家的紐約夢………63
極簡白畫帶來的殊榮………66
快速變動中的日常………74
4 跨越天際線的候鳥………80
中產階級的日常………82
一切來自於生活………88
廣告與實驗、觀念的交集………92
候鳥般的移動視點………98
再次啟航………102
5 築夢而居.兩岸情………110
回歸的換日線………112
水墨點畫與中國初訪………113
局裡局外人………118
人文地景的重勘………124
「玩物主義」作為運動滾輪………129
6 在同一個太陽下………136
三倍的時空………138
復甦的1960年代………141
雨水非水………144
「影像輸出」的大軍………147
八十再出發………151
附錄
韓湘寧生平年表………156
參考資料………159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白適銘
日本京都大學藝術史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
現任: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館籌備處主任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藝術史研究中心主任
經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系主任、臺灣藝術史研究學會理事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研究所兼任教授、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史研究所兼任副教授、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美術系(所)專任助理教授、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與藝術批評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私立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兼任助理教授。
獲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學優良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實習輔導處金師獎。
著作及譯著:
《臺灣美術通史(中英文版)》(主編)、《春望.遠航.秦松》、《臺灣美術團體發展史料彙編1:日治時期美術團體(1895-1945) 》(編著)、《世外遺音—木下靜涯舊藏畫稿作品資料研究》(編著)、《日盛.雨後.木下靜涯》、〈臺灣美術新路──「洋畫研究所」三友陳德旺、洪瑞麟、張萬傳〉、〈墨作.墨象.「非」書法──東亞書藝的當代性〉、〈圖像.符號.文化記憶──談廖修平版畫創作的「臺灣性」〉、〈作為文化主體的「地方」──林玉山繪事歷程、土地認同及文化志業開展問題探析〉、〈廢除「國畫」之後──臺灣戰後水墨畫的新文化論述〉等數十篇。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