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杂志】Shopping Design 12月號/2023 第149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破框世代:Into Design & Out of Design
本期《破框世代:Into Design & Out of Design》,我們觀察在疫後之年,全境開放,為創作者帶來嶄新的視角。世界重啟了,那些熟悉的場景,以既熟悉又陌生的面貌衝擊人們的日常;於此同時,AI 時代的到來以及 YZ 世代的崛起打破了原有的平衡,帶來了新生與躁動,致使創作者在「破」的過程中才愈發感受到「框」的存在,然而這些僅僅只是改變的冰山一角——虛實交融的場景,跨域整合的默契,多元媒材的應用,市場及消費者意識的崛起,都使 破框世代:Into Design & Out of Design
本期《破框世代:Into Design & Out of Design》,我們觀察在疫後之年,全境開放,為創作者帶來嶄新的視角。世界重啟了,那些熟悉的場景,以既熟悉又陌生的面貌衝擊人們的日常;於此同時,AI 時代的到來以及 YZ 世代的崛起打破了原有的平衡,帶來了新生與躁動,致使創作者在「破」的過程中才愈發感受到「框」的存在,然而這些僅僅只是改變的冰山一角——虛實交融的場景,跨域整合的默契,多元媒材的應用,市場及消費者意識的崛起,都使得設計開始介入從未想像過的場景。
究竟,「破框」作為一種刺激改變的行動。它能否作為當代創作者一致的態度與追求?又,它有沒有可能演變成一種迷失或限制?——致使我們限於純粹地為怪而怪,為酷而酷?反之,如若「破框」竟不是設計師或創作者之所以存在的本質意義,那麼,什麼才是呢?如若時代之中缺少了一些踰矩,那麼,未來又將如何到來?
【編者的話】
始於極限
日本知名社會學家暨女性主義者上野千鶴子與新生代作家鈴木涼美於日前出版的往復書簡《始於極限》一書中提及了「極限」的概念。社會存在邊界,那是無庸置疑的,若人能在毫無意識的情況下於邊界之內恣意過活,那是幸運且幸福的。
所謂極限,「意味著前方無路的分界線、不容許更進一步的底線;忍耐的極限、體力的極限;認識極限、打破極限⋯⋯如此聯想起來,我意識到自己這些年所生活的世界,都位於邊界之內,正如書名《始於極限》所呈現的那樣。而我今後應該擁抱的世界,則是在極限之外。既然要思考今後的世界將會是何種景象,那麼,站在『邊界』上似乎是個不錯的視角。」
站在邊界之上,難免會有無來由的失重感,因為抵抗本身就是不安全的。如若我們總想要在可控範圍之內尋求有條件的突破,那不免顯得狡猾,畢竟在過往許多偉大的創作者(或者說是革命者)身上,都能看見他們從未心存僥倖地,在「創作」與「懷疑創作」之間持續地渴求與邊界之外的世界對話。設計可以改變世界這個高維度的願望,仍然是我們窮盡探索的一種新世代革命方法。
今年四月辭世的音樂家坂本龍一先生在其最後的著作《我還能再看到幾次滿月?》中有過這麼一段記述:「有位我喜歡的德國藝術家叫安塞爾姆・基弗(Anselm Kiefer),他知名的作品是以納粹政權等德國近代史陰暗面作為主題,運用稻草、碳灰等製作的巨大裝置繪畫。就連他那些充滿魄力的作品,放到東北殘骸面前想必都會變得毫不起眼。這麼說可能很奇怪,我覺得受災地眼前的這些光景就是終極的藝術裝置,是超越人類智慧的藝術品。當然,這種想法反過來影響到我自己的工作,讓我體會到一種無力感,覺得像人類這樣努力創作音樂或表演藝術,最終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自始至終,設計與創作所追求的,無疑是在功能之外賦予意義與反思,而無論是意義的追尋,抑或是思想的迭代,本就是變動而無法預期的,因此「破框」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說是無所不在地,作為必然而存在。
此次冬季號裡,我們試圖在持續性的破框創作中找到足以反映當代的視角,攝影師登曼波透過創作內觀與外探,在性別已成某種「政治正確」語境的當代,犀利地點出其中扭曲而未被著墨的邊疆地帶;非典型樂團毀容姐妹會在看似瘋癲與厭世的邊界,溫柔舔舐主流之外那些見不得光的破事,在訪問中淚眼婆娑地擁抱彼此,看見極限之外,依然存在友情的眷顧與支持;Object by 1218 與彡苗空間實驗展開跨世代的對話,看破框如何無心插柳,讓作品長出自己的模樣;本季封面設計師和平製品蔡賢臻,談破框並非必然,在努力不夠時髦的時代,如何用時間凝煉一種獨具的風格;而鶯歌陶二代安達窯・KOGA・陶聚以升斗小器拾起時代的重擔,復興是一條漫漫長路,有伴同行便不會孤單。
今年 12 月冬季號同時迎來《Shopping Design》第 12 屆 BEST100 頒獎典禮,疫後之年,比起人心惶惶,泛設計創意產業圈更瀰漫一股抖擻之氣,此時談破框,亦是承接著 2022 年我們對未知的探索與敬意,開始能以反骨叛逆之姿衝破迷霧,直面恐懼。
理解極限的目的不在於限縮,而是明白我們可以從何開始突破,創作者的能動性展現於看見極限之後所付諸的行動。如奧本海默博士在傳記中,所闡述知識份子孤獨的境況;我們幾乎可以說,創作者亦在如此相似的境地裡試圖拋磚引玉:「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自己的侷限,知道膚淺的禍害,因此必須抓緊身邊的事物、抓緊知道的東西、抓緊能做的事;也抓緊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傳統和自己熱愛的事物,以免自己消融於普世的困惑之中,一無所知也一無所愛⋯⋯如果有人告訴我們,他的看法跟我們不一樣,或者他發覺的美我們卻認為醜,或許我們必須試著離開房間。」
覺得擁擠,那就離開房間吧。
本期冬季號以「破框世代:Into Design & Out of Design」為題,意味著在深陷(Into)創作魅力之餘,力求突破(Out of)的勇氣。最後,在2023 年的尾聲,致所有不乖的創作者:我們之所以能在時代的框裡長出新生的嫩芽,在於創作的本質便是在極限之外野蠻生長。
Cheers。 目錄列表:Shopping Design 12月號/2023 第149期 封面 目錄 「無深度性」(depthlessness)──它才是真正的框|詹偉雄 時代不斷演進,變動即是日常:「創作力」就是破框的核心|聶永真 Breaking the mold|朱平 我們所謂的破框|何庭安・石岱芸.周建安 不為破框而破框,亦不隨波而逐流|登曼波 要標籤就給他們去標,浮華幕後的告解與突破|毀容姐妹會 破框者們的心動小物|廖小子.周依 在時代更迭的縫隙裡,自在做喜歡的事情|彡苗空間實驗╳Object by 1218 從陶土而生,破框而出|安達窯╳陶聚╳KOGA 在不規矩中找到新的秩序|和平製品 年度時人/團隊 年度設計 年度概念展演活動 年度建築空間規劃 年度原創品牌 年度藝文設計推廣平台 年度在地文化新演繹 年度社會關懷友善環境 實驗新經典 New Power Discovering
|
|
|
|
|
|
|
|
|
|
|
|
購買電子書注意事項:
1. 此電子書閱讀服務配套由台灣「Readmoo讀墨電子書」提供。
2. 電子書為虛擬商品,無實體物品,格式為流動版面EPUB,適合用 mooInk電子閱讀器、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3. 訂單確認交易成功後,將以電子郵件寄送「電子書兌換碼」,您亦可於城邦閱讀花園網路書店「會員專區」查詢。
4. 憑電子書兌換碼可於「Readmoo讀墨電子書」兌換該本電子書。請前往「Readmoo讀墨電子書」專屬頁面,註冊成為會員并依循頁面顯示的流程進行兌換。
兌換網址:https://readmoo.com/redeem
5. 電子書兌換碼不限本人使用,惟僅限使用一次,並僅適用於 「Readmoo讀墨電子書」。
6. 購買后不得辦理退貨,也無法退費。
7. 更多電子書相關資訊及常見問題請參考客服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