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從古爾德、波利尼、布倫德爾,到普萊亞、席夫、魯普;從切利比達克,到巴倫博伊姆、萊文;從巴赫、莫札特、貝多芬,到瓦格納、欣德米特、布列茲…… 薩義德以專深音樂素養論及眾多偉大作曲家、作品,偉大演奏家、指揮家,抽繹音樂的社會、政治、文化脈絡,闡釋音樂對社會被低估的影響力,對音樂界現狀提出尖銳批評: 帕瓦羅蒂將歌劇表演的智慧貶低到最少,把要價過高的噪音推到; 霍洛維茲成了在白宮接受頌揚的國有資產; 萊文的指揮簡直就像是從墳墓裡挖音樂,而不是賦予音樂生動與活力; 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只甘於上演老實平庸的二流劇碼; 薩爾茲堡音樂節僵化成例行公事和恬不知恥的觀光促銷計畫……
前言 /i序 /vii 致謝 /xiii 第一部分 1980 年代 第一章 音樂本身:古爾德的對位法洞見 /003 第二章 追憶演奏年華:鋼琴家的藝術風采與記憶 /018 第三章 威儀堂堂音樂節 /039 第四章 從理查·施特勞斯說起(續談音樂節) /050 第五章 《女武神》《阿依達》與《X》 /062 第六章 音樂與女性主義 /074 第七章 萬人迷大師(評《理解托斯卡尼尼》) /083 第八章 演奏家:人到中年 /090 第九章 維也納愛樂:貝多芬交響曲及協奏曲全集 /098 第十章 《塞維利亞理髮師》與《唐璜》 /107 第十一章 古爾德在大都會博物館 /117 第十二章 《朱利奧·愷撒》 /124 第十三章 《藍鬍子城堡》與《期待》 /133 第十四章 極致瞬間:切利比達克 /141 第十五章 彼得·塞拉斯的莫札特 /149 第十六章 席夫在卡內基 /155 第二部分 1990年代 第十七章 理查·施特勞斯 /165 第十八章 瓦格納和大都會的《指環》 /177 第十九章 聊聊歌劇製作 /193 第二十章 風格與無風格 /206 第二十一章 布倫德爾:樂文 /217 第二十二章 《死城》《費德里奧》與《克林霍夫之死》 /222 第二十三章 風格的不確定性 /237 第二十四章 音樂的回望 /252 第二十五章 巴德音樂節 /265 第二十六章 論“對瓦格納不忠”的重要性 /281 第二十七章 樂之姿態(論索爾蒂) /297 第二十八章 《特洛伊人》 /308 第二十九章 兒戲 /320 第三十章 《關於古爾德的三十二個短篇》 /330 第三十一章 巴赫的天才,舒曼的怪癖,蕭邦的無情,羅森的天資 /335 第三十二章 為什麼要聽布列茲? /348 第三十三章 欣德米特與莫札特 /358 第三十四章 評坦納新著《瓦格納》 /366 第三十五章 椅中人 /371 第三十六章 談《費德里奧》 /386 第三十七章 音樂與場面 /408 第三十八章 評戈特弗雷德·瓦格納的《我的自傳》 /416 第三十九章 大眾的巴赫 /421 第三部分 2000年以後 第四十章 巴倫博伊姆(跨文化聯結) /433 第四十一章 古爾德,作為知識份子的藝術大師 /443 第四十二章 抗懷宇宙 /464 第四十三章 巴倫博伊姆與“瓦格納禁忌” /483 第四十四章 不合時宜的冥思 /497 附錄 巴赫/貝多芬 /510
薩義德(Edward W. Said, 1935—2003) 美國文學理論家與批評家,哥倫比亞大學英國文學與比較文學教授,其撰文與觀點屢見於各大報紙雜誌,在當今世界具有廣泛世界影響力。為《國家民族政壇雜誌》撰寫音樂專欄多年。代表作有:《東方學》(Orientalism)《文化與帝國主義》(Culture and Imperialism)《從奧斯陸到伊拉克以及路線圖》(From Oslo to Iraq and the Road Map)《權力、政治與文化》(Power, Politics, and Culture)《平行與矛盾》(Parallels and Paradoxes,與巴倫博伊姆合著)以及《論晚期風格》(On Late Style)。 莊加遜 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外國文藝理論碩士,翻譯、作家。譯作包括《古爾德讀本》(The Glenn Gould Reader,葛籣· 古爾德著)、《為什麼是馬勒?》(Why Mahler?,諾曼· 萊佈雷希特[Norman Lebrecht] 著)、《親愛的阿爾瑪》(Gustav Mahler: Letters To His Wife,馬勒著,與曹利群合譯)等。編譯有《雅納切克私信集》(萊奧什•雅納切克[Leos Janacek] 著)。著有《陌上花來:回歸與遠行》。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