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本書以《莊子》的全部文本為依託,論證了其核心篇章《齊物論》的主旨在於:由於日常語言在認知過程中的迷惑和誤導,人們逐漸遺忘了語言的根本指向,而迷惘、沉溺於語言表面功能所指的不可靠的表像世界。只有通過“喪我”這一途徑,人類才可能返回世界本身,達到對於本真之“物”和自我的把握,獲得自由與真理。 本書在方法論上不同于傳統的莊子研究著作。它從“齊物”的含義入手,深入辨析了語言的根本指向(言1)和語言的表面功能(言2)及其與認知主體“我”的本質關係,描述了人類與世界(即“我”與“物”)在日常行為中的複雜狀況,深入發掘《莊子》的底蘊。 作者並把《齊物論》的這些核心觀點、思想,與西方哲學的相關觀點和思想聯繫起來,進一步拓展《莊子》思想的深度與廣度,成為漢語學界運用20世紀哲學觀念研究《莊子》的屈指可數的著作,在方法論上進一步帶來了新的氣象。
第1章 緒論 1.1 《齊物論》思想與價值概述 1.2 《齊物論》研究在中國境況概述 1.3 《齊物論》研究在東亞(日、韓)境況概述 1.3.1 日本 1.3.2 韓國 第2章 關於“齊物論”的三個解釋觀點 2.1 “齊-物論” 2.1.1 “物論” 2.1.2 與《逍遙遊》的關係 2.1.3 相對主義(Relativism)的特性 2.2 “齊物-論” 2.2.1 “齊物”的第一含義:“齊”的“物” 2.2.2 “齊物”的第二含義:“齊物”之行為 2.2.3 “齊物”的第三含義:“不齊”的“物” 2.2.4 “齊物”中“自我”與“物”的關係 2.2.5 懷疑主義(Skepticism)、不可知論(Agnosticism)的特徵 2.3 “齊-(物+論)”以及當代意義 第3章 “齊物”之方法論:“喪我” 3.1 我:認識行為的進行者 3.2 “物”和“我”之間關係的變化 3.2.1 “我”與“物” 3.2.2 “我”與“我的領域中的物” 3.3 成心:“我”的認知行為 3.3.1 心 3.3.2 成心 第4章 實現“齊物”行為的合法性 4.1 不齊之“物”的誕生 4.1.1 感情 4.1.2 “私”和“愛” 4.2 不齊之“物論”的誕生 4.2.1 對於亂世的自覺 4.2.2 亂世的思想 4.3 不安與恐懼 第5章 “齊物”的障礙:有限的語言 5.1 “語言”和“道”的類似性 5.2 一般語言的極限 5.2.1 語言符號的極限 5.2.2 語言價值的極限 5.2.3 語言邏輯的極限 5.2.4 真理判斷的無效性 5.3 超於能指的語言 第6章 《莊子》的無限的語言 6.1 《莊子》語言的目的和功能 6.2 無限的語言:克服語言的界限之方法 6.2.1 重言 6.2.2 寓言 6.2.3 卮言 第7章 “齊”之“物” 7.1 物 7.1.1 要“齊”之“物” 7.1.2 “齊”之“物” 7.2 道 7.2.1 本體論範疇上的“道” 7.2.2 宇宙論範疇上的“道” 7.2.3 認識論範疇上的“道”:“反認識”之認識論 第8章 “物化”與真理的體得 8.1 “我·物·道”三者之間關係的變化 8.2 “蝴蝶夢”與自我轉變的可能性 8.3 關於“齊之物”的真正認識 8.3.1 “有物”境界中的認識 8.3.2 “無物”境界中的認識 8.4 自由和幸福被保障的“萬物共存”的生活 8.4.1 “生”和“死”同在的生活 8.4.2 “獨有”的自由的生活 8.4.3 從痛苦之中脫離開的“安命”之生活 第9章 結論:《齊物論》的內涵 參考文獻 後記
徐希定(Heejung SEO REICH,韓·德籍),哲學博士,中山大學“百人計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韓國成均館大學韓國哲學文化研究所研究員,曾任職於日本國際基督教大學東亞文化研究所。The Journal of Toegye Studies(《退溪學論集》,韓國)總編輯,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ilosophy(《國際哲學期刊》,美國)等國際期刊編輯委員。主要研究道家哲學、老莊文獻、東亞美學、近代東亞思想交流發展史。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