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導 言 第一章 “中國文學”:一個學科的形成、發展和運作 第一節 二戰前德國的中國文學研究 第二節 西德漢學與中國文學專業的形成 第三節 東德的中國文學研究 第四節 方法論與中國文學治理 第二章 中國文學的引導符碼 第一節 三個引導符碼 第二節 魯迅早期形象的政治化:兩篇博士論文 第三節 東德的魯迅觀:革命者魯迅 第四節 西德的魯迅觀:從革命者到反諷者 第五節 魯迅符碼建構的新起點:現代性 第三章 作為系統構建工程的文學史書寫 第一節 文學史和系統性 第二節 碩特《中國文學述稿》:博學史模式 第三節 顧路柏《中國文學史》:“古代”模式 第四節 衛禮賢《中國文學》:重估中國精神 第五節 施寒微《中國文學史》:文學—文化 第六節 艾默力《中國文學史》:多元方法 第七節 顧彬《中國文學史》:尋找現代性 第四章 萬神殿的構建:漢學系統中的中國作家作品 第一節 作為意義單位的文學符號 第二節 中國古代文學符號 第三節 中國現當代文學符號 第四節 中國文學的詩學問題 第五章 系統內的中國文學觀察者 第一節 闡釋主體與交流系統 第二節 庫恩 第三節 西德漢學家:霍福民、鮑吾剛、德邦、馬漢茂等 第四節 東德漢學家:葛柳南、梅薏華 第五節 顧彬 第六章 中國文學研究作為知識交流系統 第一節 怪異的“中國文學” 第二節 怪異的知識系統及其運作程式 第三節 最後的閾限:自我問題 參考書目 後 記
范勁 貴州遵義人,武漢大學中文系博士,中山大學中文系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德文學和文化關係、德國現代文學、當代西方文學和文化理論,曾在德國波鴻大學、特里爾大學、柏林自由大學留學和訪學。著有《德語文學符碼和現代中國作家的自我問題》《衛禮賢之名——對一個邊際文化符碼的考察》《從符號到系統:跨文化觀察的方法》,譯有顧彬《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盧曼《作為激情的愛情》等,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外國文學評論》等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