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承與開創,從臺灣到亞太:亞洲作曲家聯盟口述史訪談集
|
|
Inheritance and creation, from Taiwan to Asia Pacific – An Oral History of the Asian Composers League |
|
|
|
|
|
|
|
|
ISBN |
9786269777808 |
定价 |
NT580 |
售价 |
RM90.60 |
优惠价 |
RM80.63 *
|
作者 |
連憲升,沈雕龍
|
出版社 |
亞洲作曲家聯盟臺灣總會
|
出版日期 |
2023-11-01 |
装订 |
精裝. 全彩印刷. 430 页. 21.5.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24.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本書記錄曲盟歷史與七位作曲家創作心路,瞭解臺灣現代音樂必讀!
本書以口述史方式訪談許博允、温隆信、賴德和、潘皇龍、錢善華、潘世姬、呂文慈等七位臺灣當代重要作曲家,這七位作曲家曾先後擔任「亞洲作曲家聯盟臺灣總會」(簡稱曲盟)負責人,在不同時期扮演著台灣現代音樂推動者的角色。閱讀本書,除了讓我們從這幾位作曲家和曲盟領航人身上看到不同的藝術姿態和音樂典範,從他們的敘述也可以得知台灣現代音樂歷史的多重面向與幽微轉折,擴展我們的藝術視野和文化觀照。 |
|
|
|
|
|
|
|
|
|
|
|
|
|
|
目錄
推薦序—黃冠閔
推薦序—翁誌聰
出版前言—連憲升
訪談時間與地點 訪談:連憲升,沈雕龍 紀錄:陳郁捷
導讀:不只口述曲盟—沈雕龍
入野義朗・禮子夫婦的活動與亞洲 —柿沼敏江
作曲家羅運榮與李誠載:亞洲作曲家聯盟與兩位韓國開拓者—金希鮮
亞洲作曲家同盟(ACL)成立早年與當時香港樂壇背景回顧—曾葉發
亞洲作曲家聯盟與我—許常惠
許博允
一、許常惠與亞洲作曲家聯盟
(一)許常惠先生與他的教學
(二)亞洲作曲家聯盟成立以前的音樂團體
◎從「製樂小集」 到「江浪樂集」、「向日葵樂會」到五人樂集
◎「中國現代音樂研究會」
◎采風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三)亞洲作曲家聯盟的發起與成立
◎七〇年萬國博覽會
◎曲盟的發起討論
◎亞洲音樂新環境,亞洲音樂新媒體,亞洲音樂節
(四)一九八八年以後的兩岸與國際音樂交流
二、我的作品
(一)《琵琶隨筆》、懷念王正平
(二)《中國戲曲冥想》
(三)與李泰祥共同作曲《放》/《作品》(Work)
(四)「混和媒體藝術展」
(五)《寒食》、懷念張清郎
(六)《生˙死》 與麥可˙蘭德的情誼
(七)《境》、《點、線、面、體》與《樓蘭女》
三、新象的成立
(一)前言
(二)新象
(三)敲開水泥地播種
溫隆信
一、框架內外的音樂學習過程
(一)從臺灣的學院課程
(二)到日本遊學的收穫
(三)調性音樂在社會的實用功能
二、參加國際比賽的準備到獲獎
(一)一九七二年第一次參賽前的自我摸索
◎參賽的契機
◎第一次的參賽
◎賽後的機遇
(二)一九七五年第二次比賽
◎比賽的準備和作品
◎賽外雜想
三、關於亞洲作曲家聯盟
(一) 聯盟草創時的情況
◎早期推動的著作權與稅法
◎曲盟發展中期
(二)一九七三年曲盟京都大會對臺灣作曲家的刺激和收穫
(三)辦理一九八六年曲盟在臺北的大會
(四)早期曲盟對臺灣「現代音樂」的傳承
(五)與官方的互相支援
(六)跟中國大陸作曲界的接觸
四、西樂、國樂與現代音樂
(一) 關於一九七六年的《中國現代音樂》唱片
(二) 六、七〇年代西樂和國樂間的關係
(三) 一九八五年屈文中歌劇《西廂記》的爭議
五、我的繪畫與近年創作
(一) 音樂創作之餘的繪畫生涯
(二) 關於二〇一九年創作《臺北交響曲》的想法
六、人物因緣
(一) 許常惠老師
(二) 企業界友人
賴德和
一、 曲盟、許常惠與音樂的民族性
(一)曲盟的二三事
二、史惟亮與臺灣省立交響樂團
(一)來自史惟亮與許常惠的影響
(二)進入省交
(三)音樂實驗班
三、藝術學院、馬水龍與鮑幼玉
(一)前言
(二)藝術學院籌備階段
四、早年創作與作曲轉折
(一)省交時期
(二)紐約
(三)隱居後
五、文化認同、本土意識與紐約的中國作曲家
六、師友、人物雜憶
(一)陳忠信,現代國樂
(二)國立藝專
◎戴洪軒與游昌發
(三)黃友棣
潘皇龍
一、學習生涯的回顧
(一)國內學習經歷
(二)出國留學-從瑞士到德國
(三)布魯姆與雷曼
(四)拉亨曼與尹伊桑
◎寫作的紀律
◎尹伊桑另類的教學
◎作曲家克勞斯.胡伯
(五)留德時期的抄譜經驗
二、國際作曲組織的參與
(一)加入國際現代音樂協會(ISCM)
(二)亞洲作曲家聯盟(ACL)
◎擔任理事長
◎曲盟的擴張
◎近十年的曲盟
(三)國際作曲家廣播評議會(IRC)
三、北藝大教學與行政
(一)北藝大音樂學院
◎進入北藝大教學的初期
◎從教學到行政與政策體系
◎接任傳音系主任
◎改名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作曲師資的轉換
(二)思想悟子與柏林音樂節
(三)視唱聽寫與作曲教學
◎作曲教學的心法
◎音高的設計
四、傳統與現代的兩極對話
(一)舉辦傳統樂器示範演奏研討會
(二)催生現代音樂室內樂團
五、談談我的作品
(一)《楓橋夜泊》、《台灣風情畫》、《禮運大同三章》
(二)《釋.道.儒》、《物境‧情境‧意境》
(三)《陰陽上去九章》、《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世界恬靜落來的時》
(四)《普天樂》、《一江風》、《大燈對》
(五)《迷宮‧逍遙遊》、《東南西北》系列作品
(六)《諺語對唐詩》、《夢遊女》
(七)《單簧管四重奏曲》、《花團錦簇》
(八)《黑潮聲景圖》、《百岳傳奇》、《文化頌》
六、台灣的音樂環境與現代音樂的推廣
(一)現代音樂的接受與推廣
(二)蘭德與一九七〇年代台灣的現代音樂
(三)現代音樂中心與樂譜出版
錢善華
一、 ACL與我
(一)參與ACL的經歷
◎APSE亞太民族音樂協會的成立
◎ACL發展至今的變化
(二)對菲律賓與印尼作曲界的觀察
(三)ACL大會見聞與人物憶往
一、周文中、紐西蘭作曲家Jack Body
(四)ACL對臺灣音樂學研究和作曲的影響
二、 我的學習與教學、研究生涯
(一)在臺灣的學習與開始接觸民族音樂學研究
(二)美國與維也納的學習
(三)我的教學生涯
(四)談談自己的作品
(五)對國內民族音樂學研究與音樂教學的期許
潘世姬
一、我與亞洲作曲家聯盟
(一)記一九九一年「女作曲家論壇」
(二)身為女性作曲家的想法
(三)擔任理事長
(四)曲盟世代轉換的觀察
◎音樂創作上的轉變
二、作曲家生涯的抉擇
(一)走入作曲的機緣
(二)在加拿大和美國的求學歷程
(三)從紐約到台灣
(四)周文中的「文人精神」
◎瓦雷茲
◎其他的軼事
(五)我的創作與關懷
◎《雙溪素描》、《雲飛高》
◎管弦樂《大磺嘴隨想》、《異鄉人》
◎國樂作品《兒時情景》
三、作為社會中的行動者
(一)台加音樂與藝術交流基金會
(二)回憶吳靜吉的風範
呂文慈
一、我與亞洲作曲家聯盟
(一)進入曲盟
(二)溫隆信老師鼓勵和影響
(三)國際交流對我創作生涯的啟發:《日月》
二、邁入專業作曲家
(一)台灣素材運用的初始
(二)作品誕生的機緣與展開
(三)客委會的緣分與老虎機:《冷月》
(四)音樂生涯中的「化學變化」:《嬋娟》
(五)演奏者對於作品的催化作用:《變臉》
(六)三十年創作理念的統整
三、回顧台灣的學院音樂生態與環境
(一)走向作曲家的意外轉折
(二)授業的點滴
(三)台灣音樂院校生態的過去與現在
(四)國藝會對作曲家的創作補助
◎ 亞洲作曲家聯盟年表(王筱青)
◎ 表一、亞洲作曲家聯盟歷屆大會日期與舉辦地點彙整表
◎ 表二、亞洲作曲家聯盟歷屆執
英文目錄
Content
Preface—LIEN, Hsien-Sheng
Beyond oral history with the Asian Composers League (ACL) —SHEN Diau-Long
Activities of Irino Yoshiro and Reiko and Asia— KAKINUMA Toshie
Composers Na Un-young and Lee Seong-jae: Korean Pioneers in the Asian Composers
League— KIM Hee-sun
Towards the Growth of a Hong Kong Music—A Brief Account of the Contemporary Music
Scene in Hong Kong during the initial year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sian Composers
League in the 1970s—TSANG Richard
The Asian Composers League and I—HSU Tsang-Houei
Table 2: ACL Executive Committee History: Names and Positions
Table 1: ACL Conference History: Summary of Dates and Venues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連憲升
巴黎索爾邦大學「二十世紀音樂與音樂學」博士,梅湘《我的音樂語言的技巧》中譯者。曾任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2014年出版《音樂的現代性與抒情性─臺灣視野的當代東亞音樂》(唐山),其論述廣受海峽兩岸和華語世界肯定。
重要音樂作品有室內樂曲《連雨獨飲》、《難以忍受的單純》、《晨河,這潺潺的溪水》、合唱曲《風中的微笑》和管絃樂曲《南鯤鯓》、《遊天河》。曾任國立屏東大學音樂學系系主任,目前為亞洲作曲家聯盟台灣總會暨台灣作曲家協會理事長。
沈雕龍
柏林自由大學音樂學博士,現任職國立清華大學音樂學系助理教授、亞洲作曲家聯盟台灣總會副秘書長。研究領域包括德語浪漫歌劇、冷戰與音樂、二戰後臺灣音樂、音樂史書寫理論。曾獲德國學術交流總署獎學金、國科會優秀年輕學者研究計畫、傑出人才基金會獎助、國藝會獎助、春之清華獎助、E.T.A. Hoffmann Gesellschaft獎助。以中文、英文、德文出版學術專書、期刊論文、專書論文、書評之外,也從事面向社會大眾的文字工作,撰寫超過三十篇對當代音樂表演的中英語樂評。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