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7115613752 |
定价 |
RMB69.80 |
售价 |
RM76.80 |
优惠价 |
RM57.60 * (-25%)
|
作者 |
于德志
|
出版社 |
人民郵電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23-08-0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264 页. 26.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8.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購買中國簡體書籍請注意:
1. 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中國簡體書可能有出現磨痕、凹痕、折痕等問題,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缺頁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
|
|
|
|
|
|
|
|
目錄
第一部分 我在生活,但對此我一無所知
第一章 自知是一種稀缺的能力——“我知道”多數時候只是一種錯覺
第一節 發現並觀察自動化念頭:你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嗎·3
第二節 我要去徒步旅行:我們都活在無意識中·6
第三節 自以為“知道”,實則“一無所知”:如何“清晰地知道”·10
第四節 意識的三種狀態:“看到”與“注意到”截然不同·14
第二章 有意識和無意識——誰是主角,誰是配角
第一節 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我的生命我能做主·18
第二節 什麼影響了我的喜好:“我”真的有喜歡的自由嗎·20
第三節 “我理解了”為什麼還是沒用:為什麼我控制不了自己的焦慮·25
第四節 行動努力和意志努力:無意識狀態會讓我們經歷無名的苦惱·34
第五節 我知道前進的方向了:理解規律,才有機會走出無意識的束縛·38
第二部分 生命的邏輯,我們從未清晰理解
第三章 感受的邏輯——感受是生命原動力,它驅動著生命前進
第一節 感知、存在:失去了鮮活的感知能力,生命將喪失意義·47
第二節 簡單、流暢:生命會自動追逐簡單、輕鬆的體驗 ·51
第三節 熟悉、確定:我們想要確定性,厭惡意想不到的麻煩·58
第四節 自由、能力:一切生命的轉變,都源自想要改變的心·61
第五節 互動、認可:我們的幸福感依賴於社會聯結·64
第六節 處理感受,需要兼顧身體處理和思維處理·68
第四章 行為的邏輯——自動化反應優先,有意識行動居後
第一節 行為第一準則:遠離即刻的苦·73
第二節 行為第二準則:追逐生命的樂·80
第三節 離苦逐樂中被忽略的事實:努力、衝突與悖論·86
第四節 行為第三準則:有效的行動調整依託於清晰的感知與回饋·88
第五章 認知的邏輯——認知服務于行為和感受
第一節 認知法則一:我知道一切,卻對自己身上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95
第二節 認知法則二:我錯了?不可能,我一定是對的·97
第三節 認知法則三:“這就是我說過的”,我們習慣於“證真”而非“證偽”·103
第四節 認知法則四:自動追尋解釋而非事實,我們會陷入因果陷阱·106
第五節 認知法則五:我是錯覺的奴隸·113
第六章 注意的邏輯——我們都有機會主動創造此刻的生命現實
第一節 生命現實由注意創造:事實從不傷人,但解讀過程會傷人·120
第二節 走神:理解生命運作的機制,然後善加利用·126
第三節 走神是生理特徵決定的:如何掌控自己的生活·129
第四節 注意捕獲:清晰的理解、當下的覺察、清醒的行動·134
第五節 重建注意靈活性:識別並處理與痛苦相伴的無意識生命活動·143
第七章 記憶的邏輯——我們一直活在過去而非現在
第一節 記憶是過去經驗的產物,累積經驗就是背負過去·147
第二節 生命現實是注意的產物,也是工作記憶的產物·152
第三節 記憶的可得性會影響工作記憶·158
第四節 記憶有自己的偏愛:開始、結局、就近及情感強烈的·163
第五節 記憶並不完全可靠,它可以被持續加工、重塑·168
第八章 資源的邏輯——有限的身心資源需要被統籌管理
第一節 為什麼我們會失控:身心資源是有限、易耗竭的·176
第二節 保持良好的睡眠是補充身心資源的最佳方式·179
第三節 處理認知活動與情緒干擾,保護有限的身心資源·185
第九章 決策的邏輯——依託於感受而非理智
第一節 到底選哪個:在決策中,感受處理永遠是第一位的·193
第二節 什麼決定著我們的選擇:決策的本質,是感知身體體驗·197
第三節 為什麼不存在完美決策:多變的注意力,會帶來多變的感受·204
第四節 決策的8 種邏輯:我們更喜歡簡單易懂的奇聞軼事·210
第三部分 揭開無名之力的面紗
第十章 一切生命邏輯,都離不開大腦活動
第一節 “清晰地知道”與“自以為知道實則一無所知”有清晰的區別·225
第二節 大腦自動化的預測、解讀是一切感受變化的根源·230
第三節 擁有自由?那只是一種錯覺·235
第四節 一切生命邏輯,都離不開大腦活動·241
第十一章 一切生命邏輯,都離不開激素與神經遞質
第一節 如何面對各不相同的生命體驗·248
第二節 有意識的行為才是生命真正的舵手·254
後記 智慧無法外求,它建立在我們個人的實踐和體悟之上·262 |
|
|
|
|
|
|
|
|
|
|
|
|
|
|
于德志
心理服務行業破壁人。
就讀于中央財經大學、中科院心理研究所。
研究並投身心理服務10多年,成功將東方傳統智慧與當代心理科學、腦神經科學等實證研究結合在一起,推出一套以覺察為基礎,以理解為依託,專注於每一刻生命變化與行動的全新心理支持方案。該方案宣導,提高個人心理靈活性,來有效處理各種心理困境。在與“渡過”平臺數年的推廣實踐中,成功支持到上千位來訪者。
著有《反內耗》《如何應對心裡的難》。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