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7301343647 |
定价 |
RMB99.00 |
售价 |
RM108.90 |
优惠价 |
RM81.68 * (-25%)
|
作者 |
方建勛
|
出版社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23-09-01 |
装订 |
平裝. 無. 465 页.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31.5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中國書法十五講》是北京大學書法公開課“書法審美與實踐”的講稿整理。這十五講內容,既觸及書法最基礎的筆法、結字與章法布局等技法層面,也探討書法的風格、神采與氣韻等審美層面,同時還揭示了書法學習必經的臨帖、創作之方法與途徑。作者以親身、獨得的經驗和體悟,給出了修習、欣賞書法的秘鑰。全書保留了講稿的現場感、親和力,行文生動活潑,例證豐富精彩,以超千幅高清圖,抉發幽微,盡顯書法之妙。每講附有課程視頻,視頻以“北大書法公開課”之名流傳全網,點擊過千萬,頗受廣大書法愛好者的喜愛。書後附有專門錄制的古代碑帖臨習視頻,可隨之揮毫落紙,可觀之悅目賞心。如此,一編在手,可讀、可賞、可學、可寫,成為懂書法之人。
編輯推薦
本書是北大書法公開課的講稿整理,課程視頻在網絡上廣泛流傳,點擊過千萬。作者以親身、獨得的經驗和體悟,給出了修習、欣賞書法的秘鑰。書後附有專門錄制的古代碑帖臨習視頻,可隨之揮毫落紙,可觀之悅目賞心。
1.“北大書法公開課”講稿整理,全網粉絲眾多。
2.作者為著名書法家,對修習、欣賞書法有獨得之見。
3.全書保留了講稿的現場感、親和力,行文生動活動,例證豐富精彩,以超千幅高清圖,抉發幽微,盡顯書法之妙。
4.著名美學家朱良志、著名書法家言恭達大力推薦。
5.書後附有碑帖臨習視頻,可供書法愛好者參考學習。 |
|
|
|
|
|
|
|
|
|
|
|
購買中國簡體書籍請注意:
1. 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中國簡體書可能有出現磨痕、凹痕、折痕等問題,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缺頁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
|
|
|
|
|
|
|
|
目 錄
“名家通識講座書系”總序
引 言
第一講 緒論
一、漢字的起源
二、漢字的形體特點
三、從“文字符號”到“筆墨圖像”
四、人的表達
第二講 書法五體,各有其美
一、五體的演變過程
二、五體之美
三、形隨人變
四、糅合與互參
第三講 書寫內容
一、殷商甲骨文
二、先秦金文
三、秦刻石
四、兩漢
五、魏晉以來
六、臨古
七、小結
第四講 點畫(線條)
一、字體不同,點畫(線條)不同
二、點畫之美
三、從有限到無限:點畫中有象
四、點畫的共性審美追求
五、點畫的法、理、意
六、點畫質感的三大類型
七、點畫的難度
第五講 結構
一、結構的核心原則:八面拱心
二、結構有“勢”:字勢
三、“尚法”與“尚意”
四、“集古字”:結構的創新來源
五、結構的創新:在臨古的過程中形成一種新的協調
六、行、草書結構的獨特性:臨時從宜
第六講 章法與布白
一、章法的三大類型
二、章法變化與陰陽對偶
三、計白當黑
四、勻稱之白與散亂之白
五、布白疏密與美感差異
第七講 神與氣
一、怎麽才能見出神采
二、神采的獨特性
三、神采的超越性
四、以氣充之,精神乃出
五、氣質和氣息
第八講 骨、肉、血
一、初識“骨、肉、血”
二、為什麽“骨”在先?
三、“骨力”從哪兒來?
四、骨力的“顯”與“隱”
五、關於“肉”
六、關於“血”
七、小結
第九講 情性
一、什麽是情性?
二、無個性,不風格
三、在追求境界中流露個性
四、情緒的變化與書跡的變化
五、“離情”之書
六、余論
第十講 筆法
一、筆法的幾個基本概念
二、王羲之與“八面用鋒”
三、顏真卿筆法的“篆籀意”
四、清代碑派新法
五、筆法服從於審美
六、筆法的“變”中有“定”
第十一講 書寫過程
一、書體不同,書寫感覺有別
二、觀念影響書寫
三、臨古:改變自我、提升自我的過程
四、書寫的理想境界:心手雙暢
五、書寫與節奏
六、小結
第十二講 臨帖
一、為什麽要臨帖?
二、怎麽臨?
三、臨帖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
四、小字展大,怎麽臨?
五、臨帖的終極理想
第十三講 創作與創新
一、古人的創作:日常書寫
二、書法創作的表層與內質
三、初學者怎麽創作?
四、出新之途
五、夾縫中求生:在臨古中,逐漸找到範本與自己的“契合點”
六、興:創作的“催化劑”
七、最好的創作,是無意於“創作”
第十四講 意境與境界
一、什麽是“意境”?
二、書法意境的生成
三、書法意境的獨特性
四、書法意境的創造,主要在於“怎麽寫”
五、書法意境的審美體驗
六、書法以“天然”為最高境界
七、通向天然之境的途徑
第十五講 時代審美與個體選擇
一、王羲之與東晉的妍美書風
二、唐人學宗右軍,各得一體
三、宋人書法與尚意風氣
四、碑學風潮與帖學重振
五、今天這個時代
附錄 古代碑帖選臨 |
|
|
|
|
|
|
|
|
|
|
|
|
|
|
方建勳,北京大學美學博士、藝術史博士後,北京大學書法教育與研究中心研究員。出版《中國書法通識》(新星,2023)、《行書的故事》(中信,2021)、《臨帖九講》(中信,2017)《字美在何處》(與楊諤合著,中信,2017)、《印境》(安徽教育,2015)、《清秀飄逸的漢隸技法四十五例》(安徽美術,2015),並在《光明日報》《中國書法》等發表論文三十余篇。央視書畫頻道“一日一印”欄目主講人。曾赴英國、西班牙、日本、埃及等國家的大學講授書法並舉辦書法展。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