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玉一直是中國傳統寶石,玉在中國不僅僅是一種寶石,更是一種精神、一種文化。我們用溫潤如玉形容君子,用白璧無瑕形容高士,用玲瓏剔透形容女子……從上古時期開始,先民們就用玉石雕刻出紅山玉龍,又如完璧歸趙的和氏璧、鴻門宴中的玉玨、《紅樓夢》中補天頑石……可以說玉石貫穿中國文化的發展。 本書是同濟大學寶玉石中心多年寶玉石研究集大成製作。 全書分為三個篇章:美學與玉美學、玉之美、玉美之歷程,內容上層層遞進,緊扣“中國玉”這一主題,基於美學而論中國玉之美,性美質美、色美彩美、工美藝美、道美德美,從各個角度對中國玉美學的特徵及類型作闡述,並沿著中國歷史的演進解讀隨時代而變的中國玉美學。重點突出在中華文化背景下的玉料、玉雕、玉美、玉文化,體現出我們的文化傳統與文化自信。
第一部分 美學與玉美學/001 第一章 美學基礎知識/ 003 一、美與美學/ 003 二、美感與審美/ 014 三、自然美與藝術美/023 第二章 玉美學特徵及類型/ 031 一、主要特徵/ 031 二、基本類型及審美/ 049 第二部分玉之美/061 第三章 材料:性美與質美/063 一、質美與文美的爭論/ 064 二、性質及審美/ 071 三、屬性和價值/ 079 第四章 視覺:色美與彩美/085 一、色彩成因/ 085 二、中國傳統色彩觀/ 091 三、玉色彩美/ 096 第五章 加工:工美與藝美/107 一、匠心獨具:工藝特點及原則/ 107 二、天工巧奪:工藝流程及技法/ 113 三、玉器紋飾:穿越萬年之美/ 121 第六章 內涵:道美與德美/133 一、形而上者:道美/ 133 二、恩澤社會:德美/ 143 第三部分 玉美的歷程/ 153 第七章 上古:龍飛鳳舞,神火黃雲/155 一、由西向東:龍飛鳳舞/156 二、由南至北:神火黃雲/165 三、東西南北:交流融合/170 第八章 夏商周:饕餮猙獰,玉禮中國/177 一、兵戎相見,血雨腥風/ 178 二、饕餮猙獰,勇武精神/ 181 三、玉入法典,禮化中國/ 186 第九章 秦漢至明清:神性漸失,走入世間/191 一、秦漢:皇權象徵和等級標誌/ 191 二、魏晉南北朝:吃玉養生,士大夫解脫之道/ 195 三、隋唐:金玉良緣,用玉開創新風尚/ 199 四、宋元:民玉興起,各民族玉文化彰顯/ 201 五、明清:民玉輝煌,玉石市場走向繁榮/ 205 延伸閱讀/ 209
廖宗廷,教授,博導,同濟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寶石及材料工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同濟大學珠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上海市教學名師,重量教學團隊負責人等。長期從事系統寶石學與中國玉文化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承擔各類研究專案30余項,發表科研論文140餘篇,教學改革論文20餘篇。出版《寶石學概論》《中國玉石學概論》《玉·器》等專著和教材近20部,其中3部入選國家規劃教材。 曾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4項、重量教學成果二等獎3項、上海市優秀教材一等獎2次。課程曾獲上海市精品程、國家精品課程、首批國家精品線上課程、首批重量一流本科課程等榮譽。 廖冠琳,理學碩士,就職于同濟大學研究生院,研究領域:玉石學、科技人才政策研究、專業學位人才培養。參與撰寫《玉說中華上古史》、《中國科技人才發展報告(2016)》等。 周征宇,同濟大學寶石及工藝材料實驗室主任,長期從事寶石及飾用材料工藝學領域的教學工作,同濟大學名課優師。主持和參與各類教學及科研專案20余項;發表寶玉石科研論文50餘篇。2008年入選“晨光計畫”, 2010年入選重量寶石學教學團隊。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