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廷臣》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風靡整個歐洲的偉大作品。這本“宮廷行為指南”在出版後的三個世紀裡,在義大利出現了62個版本;僅在16世紀,就以6種語言在20個不同國家和地區出版。 本書是當代著名歷史學家彼得·伯克對《廷臣》接受史的研究,是一部書籍史、文化史力作。作者討論了《廷臣》一書被寫作、出版、閱讀、傳播、評價甚至模仿的歷史,揭示了《廷臣》所宣導的行為準則、價值觀念對歐洲文學、藝術、風俗產生的重要影響。本書將有助於我們加深對書籍史、文藝復興的傳播史以及歐洲文化整合的理解。
插圖目錄 前言與致謝 第一章 傳統與接受 第二章 文藝復興時期的廷臣 第三章 《廷臣》在義大利 第四章 《廷臣》的譯本 第五章 被模仿的《廷臣》 第六章 被批評的《廷臣》 第七章 復興的《廷臣》 第八章 歐洲文化中的《廷臣》 附錄一 1528—1850 年間的廷臣版本 附錄二 1700 年前《廷臣》的讀者名單 參考文獻 譯名對照表
彼得.伯克(Peter Burke),英國歷史學家,當代著名新文化史家。曾執教蘇塞克斯大學、劍橋大學,現為劍橋大學文化史榮休教授及伊曼紐爾學院研究員。著有《歐洲近代早期的大眾文化》《歷史學與社會理論》《製造路易十四》《知識社會史》《圖像證史》《什麼是文化史》《什麼是知識史》《歷史寫作的新視野》《近代早期歐洲的語言和共同體》等。 譯者簡介: 閔凡祥,歷史學博士,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醫療社會文化史研究中心主任, 博士研究生導師,兼任國際技術史學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History of Technology,ICOHTEC)執行委員會委員、波蘭國家科學院主辦《科學技術史》季刊(Kwartalnik Historii Nauki i Techniki)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醫史分會常務委員等。主要研究與教學領域為歐洲史、外國史學史、醫療社會史等。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