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570870480 |
定价 |
NT650 |
售价 |
RM101.60 |
优惠价 |
RM90.42 *
|
作者 |
何日生
|
出版社 |
聯經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
2023-08-17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624 页. 23.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31.5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电子书试读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歷史以來人類一直在探索一個理想的組織類型,這個理想組織能夠造福組織與國家中的每一個人,永續地享有個人暨群體的幸福與快樂。
一個組織能以「信念」及「原則」為核心,用「愛」實現人人平等。人人基於信念、原則與愛的基礎下,平等地為組織服務。不同於金字塔的組織,圓型組織期望的每一個點都是中心,每一個人都可以是中心,這是組織人人平等的意義。
善為利他與和合,利益個人、利益群體、和合共善。利他,以中國的儒家即是以民為本;以西方的話語是天賦人權;以佛教的話語是「慈悲等觀」——平等地愛一切人。因此,一個組織必須能夠平等地利益每一個人,能利益群體的永續發展,才是善。
本書圓型組織的芻議將羅馬哲學家波力比烏斯的三種體制:君主、貴族、民主;與韋伯的家長、聖格與法治的核心元素融合一起,建構圓型善治理的理論。
圓型組織希望人人平等,因此強調賦能與共責,而非控制與支配。在慈濟,志工人人平等,人人在接受培訓、賦能之後,成為一個能具備智慧與愛的志工,在全球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任何一個地方發生災難,只要有慈濟人在,他們會自主地發動賑災,無需中央指示,基於信念與原則的前提,發揮他們的愛心。這正體現了圓型組織的雛型。
以「信任為核心、以愛為連結、以原則為基礎」,圓型組織建構一個高智慧的、共責的、和合共善的人類組織治理。
名家推薦
趙文詞∣加州大學聖地牙哥校區社會學系榮譽教授
顏博文∣慈濟慈善基金會執行長
施振榮∣宏碁集團創辦人兼榮譽董事長
張文娟∣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訪問學者
李鎮邦∣香港理工大學助理教授
|
|
|
|
|
|
|
|
|
|
|
|
|
|
|
目錄
推薦序一|現代烏托邦:圓型組織的治理模式/趙文詞
推薦序二|融合「治理」與「管理」的圓型組織/顏博文
推薦序三|王道精神與善治理/施振榮
推薦序四|東方之善的三層治理/張文娟
推薦序五|從參與者到理論者/李鎮邦
前言|善治理與圓型組織初探
導論|探源與探索人類理想組織的類型
第一部分人類歷史中各類型組織研究
第一章|原始的平等社會
第二章|官僚體制的治理
第三章|佛教治理的理想
第四章|中國的聖君治理
第五章|希臘哲學家皇帝
第六章|上帝的人間治理
第七章|寡頭式組織
第八章|共識決組織
第九章|共和制組織
第十章|民主制組織
第十一章|聯邦制組織
第二部分圓型組織的概念與實踐
第十二章|圓型組織的發軔
第十三章|圓型組織的理念與模式:以慈濟組織理想類型為例
第十四章|圓型組織的建構:政治體制篇
第十五章|圓型組織的建構:企業與社會組織篇
第十六章|圓型組織的建構:宗教組織篇
第十七章|圓型組織的決策:組織通則篇
第十八章|圓型組織的決策:宗教組織篇
第十九章|圓型組織的傳承
總結
後記|寫在「善治理——圓型組織」之後
參考文獻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何日生
佛教哲學與宗教NGO領域之實踐者暨研究者,長年致力於慈濟人文工作。著有《慈濟學概論》、《一個詩人的帶誕生》、《善經濟:經濟的利他思想與實踐》、《利他到覺悟:證嚴上人利他思想研究》、《建構式新聞》、《一念間》、《慈濟實踐美學》、《清水之愛:見證骨髓移植發展史》;與Bill Kazer(華爾街日報資深記者)合著 《Co-Existing with the Earth》;策劃編輯《慈濟宗門的普世價值》、《敘愛》、《環境與宗教的對話》等書。
其所著《善經濟:經濟的利他思想與實踐》獲得臺灣「金鼎獎優良出版品」、美國首屆「舍衛國人文獎」、中國大陸「2020年向光獎——年度研究特別獎」。
現為哈佛大學CAMLab特聘學者、慈濟大學副教授。2018-2020為哈佛甘迺迪學院、牛津大學、劍橋大學訪問學者;北京大學哲學博士,美國南加州大學傳播碩士。多次受邀於哈佛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北京大學等進行專題講座。
資深媒體人,電視主播與製作人;多次榮獲臺灣電視金鐘獎。所製作之《清水之愛:Great Love as a Running Water》世界骨髓移植紀錄片,入選2014年國際艾美獎(Emmy Award, International)亞非地區最佳新聞紀錄片。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