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 本書獲得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出版人文學及社會科學專書」之補助 ※ 「中西會通四聖諦」:「道」之一 宋明儒學的發展,是從先秦儒學強調「心即理」,轉出「性即理」之說,旨在彰顯「不為堯存,不爲桀亡」的天理。朱熹是儒學第二期發展的集大成者,他先與呂祖謙整理北宋四子思想,編註《近思錄》,又獨力完成《周易本義》,將陳摶的《龍圖易》置於卷首,再編撰《四書章句集注》,試圖將先秦儒學打造成「內容自洽,前後一貫」的文化系統。 宋亡於元,仁宗詔令:以《四書章句集注》作為科舉考試指定讀物,歷經元、明、清三朝而未變,對中華文化造成莫大影響。但朱子語錄體的表述方式,並未能說清他自己的思想,是以費孝通感嘆:社會學尚未找到跟「理學進行交流的手段」;余英時則視析論朱子的價值世界為畏途。 本書認為:儒學第三期發展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吸納西方文明的精華,以科學哲學為基礎,建構「含攝文化的理論」,說清楚儒家一貫的「道統」和「義理」,進而理解朱子「心統性情」的「修養論」、「窮理致知」的知識論,以及「敬義挾持」的實踐論,以達成牟宗三所謂儒家人文主義道統、學統、政統「三統並建」的宏願。
導論:完成朱子的未了心願 第一部 分分析儒家文化系統的知識論策略 第一章 傳承儒家的科學進路 第二章 傳承儒家的詮釋學進路 第二部分 朱子理學溯源 第三章 《易》理:自然主義的宇宙觀 第四章 「天理」:「道」的理性化 第五章 「純儒」的理學:連續性的知識型 第三部分 中西文化的會通 第六章「物理」:「關係」與「自我」的形式性理論 第七章「義理」:「仁道」的演化系譜 第四部分 性理的探索 第八章 自性的多元文化探索 第九章 「性即理」與心統性情的修養論 第十章 「窮理致知」的知識論 第十一章 「敬義挾持」的實踐論 第五部分 內聖外王的理想與現實 第十二章 「道統」與「政統」:儒家的民本主義 第十三章 傳承儒家的哲學進路 第十四章 傳承儒家的實踐進路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 護國元君九天玄姆娘娘代述朱文公紫陽夫子求度文 附錄2 文華殿周濂溪仙翁求度文
作者簡介 黃光國 文化中國研究中心創辦人,中華本土社會科學會(思源學會)榮譽理事長,臺灣大學榮譽教授、教育部國家講座教授,曾在國際期刊及專書中發表論文140篇,為世界頂尖2%科學家(2% top scientists of the world)之一,曾任亞洲社會心理學會會長、亞洲本土及文化心理學會會長。新冠疫情發生後,綜合歷年研究心得撰寫「中西會通四聖諦」書系。 相關著作 1.《儒家思想與東亞現代化》。巨流圖書公司,1988。 2.《知識與行動:中華文化傳統的社會心理詮釋》。心理出版社,1995。 3.《儒家關係主義:哲學反思、理論建構與實徵研究》。心理出版社,2009。 4.《心理學的科學革命方案》。心理出版社,2011。 5. Foundations of Chinese Psychology: Confucian Social Relations. Springer, 2012. 6.《盡己與天良:破解韋伯的迷陣》。心理出版社,2015。 7.《社會科學的理路》(第四版思源版)。心理出版社,2018。 8.《內聖與外王:儒家思想的完成與開展》。心理出版社,2018。 9. Culture inclusive Theories: An Epistemological Strateg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9. 10.《宋明理學的科學詮釋》。心理出版社,2023。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