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20世紀西方倫理學經典(I):倫理學基礎:原理與論理-上冊 版權資訊 新版序言 編者序言:20世紀西方倫理學知識鏡像 [英]摩爾(George E.Moore,1873—1958) 《倫理學原理》(1900)(節選) 倫理學的研究物件 [英]普裡查德(Harold A.Prichard,1871—1947) 《道德哲學建基在錯誤之上嗎?》(1912) 《義務與利益》(1928) [英]羅斯(Sir.William D.Ross,1877—1947) 《正當與善》(1930)(節選) 一、“正當”的意義 二、“善”的意義 三、權利 [英]羅素(Bertrand A.W.Russell,1872—1970) 《倫理學要素》(1910)(節選) 一、善惡的含義 二、正當與不當 《倫理學和政治學中的人類社會》(1954)(節選) 倫理信念與倫理情感的來源 [奧]維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1889—1951) 《倫理學演講》(1929) 《維特根斯坦日記》(1916.6.11—1917.1.10)1916.6.11 《文化和價值》(1977)(節選) 《邏輯哲學論》(1922)(節選) 《哲學研究》(1951)(節選) [德]石裡克(Friderick Albert Moritz Schlich,1882—1936) 《倫理學問題》(1930)(節選) 一、倫理學的目的是什麼? 二、人在什麼情況下是有責任的? [英]艾耶爾(Alfred Jules Ayer,1910—1990) 《語言、真理與邏輯》(1936)(節選) 一、倫理學和神學的批判 二、自我與共同世界 [美]斯蒂文森(Charles Leslie Stevenson,1908—1978) 《倫理學與語言》(1944)(節選) 一、倫理分歧 二、工作模型[2] 三、分析的第一模式 四、分析的第二模式:勸導性定義 《事實與價值》(1963)(節選) 價值判斷:它們隱含的普遍性 20世紀西方倫理學經典(I):倫理學基礎:原理與論理-下冊 版權資訊 [英]黑爾(Richard Mervyn Hare,1919—2001) 《道德語言》(1952)(節選) 一、祈使語氣 二、“應當” 《自由與理性》(1963)(節選) 原則 《道德思維——及其層次、方法和出發點》(1981)(節選) 可普遍化 [澳]斯馬特(J.J.C.Smart,1920—2012) 《功利主義:贊成與反對》(1961)(節選) 一、導論 二、行動功利主義與準則功利主義 三、準則在行動功利主義中的地位 四、遊戲理論技術的簡單運用 五、功利主義與正義 鳴謝 《倫理學,勸說與真理》(1984)(節選) 一、倫理學,真理與事實 二、“應該”“能夠”、自由意志和責任 [美]弗蘭肯納(William K.Frankena,1908—1994) 《倫理學》(1973)(節選) 功利主義、公正和愛 [美]布蘭特(Richard B.Brandt,1910—1997) 《倫理學理論》(1959)(節選) 倫理相對主義 《善與正當的理論》(1979)(節選) 一、道德法典的概念 二、正當理由和道德正當的概念 [英]圖爾閔(Stephen Edelston Toulmin,1922—2009) 《理性在倫理學中的地位審察》(1950)(節選) 一、道德推理的邏輯 二、倫理學與社會 [美]拜爾(Kurt Baier,1917—2010) 《道德觀點》(1958)(節選) 道德觀點 [芬]馮·賴特(Georg Henrik von Wright,1916—2003) 《好的多樣性》(1963)(節選) 論人之善[1] 《決定論和人的研究》[1](1971)(節選) 決定論和人的研究 [美]塞爾(John R.Searle,1932— ) 《怎樣從“是”中推出“應該”》[1](1970) 一 二 三 [美]霍斯泊斯(John Hospers,1918—2011) 《自由意志和精神分析》(1950)(節選) 20世紀西方倫理學經典(Ⅱ):倫理學主題:價值與人生-上冊 版權資訊 新版序言 編者序言:20世紀西方倫理學知識鏡像 [德]尼采(Friederick Wilhelm Nietzche,1844—1900) 《論道德的譜系》(1887)(節選) 一、“善與惡”“好與壞” 二、“負罪”“良心譴責”及其他 《超善惡》(1886)(節選) 一、論道德博物學 二、我們的美德 [德]胡塞爾(Edmund Husserl,1859—1938) 《倫理學與價值論講演錄》(1908—1914)(節選) 一、倫理經驗主義與絕對主義間的對立 二、倫理經驗主義的反倫理的後果 三、作為形式邏輯學類似物的形式實踐學與價值論 四 [法]柏格森(Henri Bergerson,1859—1941) 《道德與宗教的兩個來源》(1932)(節選) [德]舍勒(Max Scheler,1874—1928) 《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非形式的價值倫理學》(1913)(節選) 非形式的價值倫理學與善和目的的倫理 《道德建構中的怨恨》(1914)(節選) 一、怨恨與道德的價值判斷 二、現代道德中的怨恨及其價值位移 《同情的本質和諸形式》(1923)(節選) 同情現象的差異 《愛的秩序》(1938)(節選) 一、周遭,命運,“個體使命”和愛的秩序 二、愛的秩序之形式 三、愛的種類及其實現的要求 [德]哈特曼(Nicola Hartmann,1882—1950) 《倫理學》(1932)(節選) 一、道德意識中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二、善與惡的知識 三、發現價值的途徑 20世紀西方倫理學經典(Ⅱ):倫理學主題:價值與人生-下冊 版權資訊 [德]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1898—1976) 《存在與時間》(1927)(節選) 一種本真能在的此在式的見證、決心 《關於人道主義的書信》[1](1946) [法]薩特(Jean-Paul Sartre,1905—1980) 《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1946) 《倫理學筆記》(1992)(節選) [奧]佛洛德(Sigmund Freud,1856—1939) 《自我與本我》(1923)(節選) 一、前言 二、意識與什麼是無意識 三、自我和本我 四、自我和超我(自我典範) 五、兩類本能 六、自我的從屬關係 《精神分析引論新編》(1933)(節選) 人生哲學 [美]弗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 《自為的人》(1947)(節選) 良心:人對自身的回憶 一、權力主義的良心 二、人道主義的良心 [美]馬斯洛(Abrabam H.Maslow,1908—1970) 《動機與人格》(1954)(節選) 自我實現的人 [美]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 《生活值得過嗎?》[1](1895) 一 二 三 四 《道德哲學家與道德生活》[1](1891) 一 二 三 四 五 [美]杜威(John Dewey,1859—1952) 《人性與行為》(1922)(節選) 一、論社會變遷與道德衝突 二、論道德的社會性 《新舊個人主義》(1930)(節選) 論新個人主義 《自由與文化》(1939)(節選) 民主與人性 20世紀西方倫理學經典(III):倫理學限閾:道德與宗教-上冊 版權資訊 新版序言 編者序言:20世紀西方倫理學知識鏡像 [德]韋伯(Max Weber,1864—1920)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1](1920)(節選) 一、世俗禁欲主義的宗教基礎 二、禁欲主義與資本主義精神 [美]鮑恩(Borden Parker Bowne,1847—1910) 《人格主義》(1908)(節選) 一、人格的世界 [美]弗留耶林(Ralph Tyler Flewelling,1871—1960) 《西方文化的生存》(1945)(節選) 一、個人主義道德的興起 二、為個人所建立的法律 三、國家中的個人主義——作為社會契約的政府 [美]霍金(William Ernest Hocking,1873—1966) 《道德及其敵人》(1918)(節選) 一、道德具備價值的原因及其價值的多少 二、什麼是善的道德? 三、道德的基礎——本能和感情 四、道德的基礎——知識與信仰 《人的本性及其再造》(1923)(節選) 一、一種人類特有的藝術 二、心靈與身體:最後的分析 三、正義中的利益 四、良知和公眾意志 [美]布萊特曼(Edgar Sheffield Brightman,1884—1953) 《自然與價值》(1945)(節選) 一、人格的世界 二、價值的世界 三、一個世界:人格主義 《人格與實在》(1958)(節選) 一、價值世界[1] [德]布伯(Martin Buber,1878—1965) 《我與你》(1923)(節選) 《人與人之間》(1947)(節選) 第一部分 對話 第二節 限度 《人的知識》(1965)(節選) 一、人際關係的要素 20世紀西方倫理學經典(III):倫理學限閾:道德與宗教-下冊 版權資訊 [美]馬里坦(Jacques Maritain,1882—1973) 《人的權利與自然法》(1943)(節選) 個人 個人與社會 共同利益 極權主義與人格主義 人生本身的內在進步 自然法 自然法與人權 《個人與共同善》(1947)(節選) 一、個體性(individuality)和人格(personality) 二、個人和社會 [瑞士]巴特(Karl Barthe,1886—1968) 《上帝之語和人之語》(1924)(節選) 一、今日倫理學問題 二、上帝之語和牧師的職責[2] [美]尼布林(Reinhold Niebuhr,1892—1971) 《道德的人與不道德的社會》(1932)(節選) 一、導論 二、維護政治中的道德價值 《基督教倫理解釋》(1935)(節選) 一、獨立的基督教倫理 二、耶穌的倫理 《人的本性與命運》(1941—1942)(節選) 一、為人之難 二、現代文化中的個體性 三、現代人輕慢的良心 四、近代文化中關於人的命運的爭論:宗教改革 [美]蒂利希(Paul Tillich,1886—1965) 《存在的勇氣》(1952)(節選) 一、勇氣和超越 《愛、力量與正義》(1954)(節選) 一、正義、愛與力量在人格關係中的統一 二、愛、力量與正義在終極關係中的統一 20世紀西方倫理學經典(Ⅳ):倫理學前沿:道德與社會-上冊 版權資訊 新版序言 編者序言:20世紀西方倫理學知識鏡像 [美]羅爾斯(John Rawls,1921—2002) 《正義論》(1971)(節選) 一、正義論的主要觀念 二、原初狀態和證明 三、正義的兩個原則 四、正義的環境 五、無知之幕 六、兩個正義原則的主要根據 七、法治 八、自由優先性的規定 《政治自由主義》(1993)(節選) 平裝本導論 《萬民法》(1999)(節選) 引言 [美]麥金太爾(Alasdair Maclntyre,1929— ) 《追尋美德》(1981)(節選) 一、一個令人憂慮的聯想 二、今日道德分歧的性質與情感主義的主張 三、論證道德合理性的啟蒙籌畫為什麼必定失敗 《誰之正義?何種合理性?》(1988)(節選) 一、諸種對立的正義和互競的合理性 二、傳統的合理性 《三種對立的道德探究觀》(1990)(節選) 導論 [美]德沃金(Ronald Dworkin,1931—2013) 《至上的美德》(2000)(節選) 平等與良善生活 [美]諾齊克(Robert Nozick,1938—2002) 《無政府、國家與烏托邦》(1974)(節選) 一、自然狀態 二、道德約束與國家 三、分配的正義 四、一種用於烏托邦的結構 [美]內格爾(Thomas Nagel,1937— ) 《利他主義的可能性》(1970)(節選) 利他主義:直覺的問題 《必朽的問題》(1979)(節選) 道德運氣 《無從之見》(1986)(節選) 倫理學 《平等與偏袒》(1991)(節選) 一、烏托邦主義難題 二、平等主義 [美]沃爾澤(Michael Walzer,1935— ) 《正義諸領域》(1984)(節選) 複合平等 《厚與薄——道德論證的內與外》(1994)(節選) 道德底線主義(moral minimalism)[1] [英]巴里(Brain Barry,1936— ) 《作為公正的正義》(1995)(節選) 公正 [美]斯坎倫(Thomas Scanlon,1940— ) 《我們彼此虧欠什麼》(1998)(節選) 價值 《寬容之難》(2003)(節選) 何謂寬容 寬容要求什麼 寬容的價值 寬容之難 結論 [美]桑德爾(Michael Sandel,1953— ) 《自由主義與正義的局限》(1982)(節選) 結論:自由主義與正義的局限 第二版前言:共同體主義的局限 20世紀西方倫理學經典(Ⅳ):倫理學前沿:道德與社會-下冊 版權資訊 [英]鮑曼(Zygmunt Bauman,1925—2007) 《後現代倫理學》(1993)(節選) 導言 現代和後現代透視下的道德 [英]伯林(Isaiah Berlin,1909—1997) 《兩種自由》(1969)(節選) 兩種自由概念[1] [英]翰普歇爾(Stuart Hampshire,1914—2004) 《道德與衝突》(1983)(節選) 導論 《天真與經驗》(1989)(節選) [英]威廉姆斯(Bernard Williams,1929—2003) 《倫理學與哲學的局限》(1985)(節選) 蘇格拉底問題 [英]帕菲特(Derek Parfit,1942—2017) 《平等還是優先?》[1](2000)(節選)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德]哈貝馬斯(Jürgen Habermas,1929— ) 《商談倫理學的詮釋》(1992)(節選) 一、論實踐理性之實用的、倫理的和道德的應用 二、商談倫理學詮釋 [加拿大]泰勒(Charles Taylor,1931— ) 《自我的根源》(1989)(節選) 道德根源 《現代性之隱憂》(1991)(節選) 一、本真性之源 二、不可逃避的視野 三、對承認的需求 [法]列維納斯(Emmanuel Levinas,1906—1995) 《大全與無限》(1971)(節選) 結論:外在性與倫理 《他人的人道主義》(1972)(節選) 意涵和意義 [法]利科(Paul Ricœur,1913—2005) 《如同他人的自我》(2002)(節選) 自身與倫理目的 [法]利奧塔(Jean-François Lyotard,1924—1998) 《後現代道德》(1993)(節選) 制度的幻想 [法]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 《關於倫理學的譜系學——工作進展訪談錄》[1](1983) 一、計畫的歷史 二、為什麼說古代社會雖然不是黃金時代,然而仍然還是我們可以從之汲取一些教益的時代 三、作為倫理問題之欲望的譜系學(譜系學解釋的結構) 四、從古典自我到現代主體 《作為自由實踐的自我關懷的倫理學》(1984) [法]德里達(Jacques Derrida,1930—2004) 《給予死亡,恩惠的倫理與恩惠的思想》(1992)(節選) 給予誰 [法]巴迪歐(Alain Badiou,1937— ) 《倫理學:論惡的理解》(1998)(節選) 惡的問題
萬俊人 1958年出生於湖南岳陽。1986年9月留北京大學哲學系任教,1992年9月破格晉升為教授。1999年5月受聘於清華大學,入選清華大學"百人工程",主持清華大學哲學系複建事宜,2000-2011年任清華大學哲學系主任,2012年任清華大學人文學院院長,一直兼校學術委員會委員兼基礎文科組組長,校教授提名委員會委員。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