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第1章 企業國內上市板塊對比與選擇 1.1 國內上市板塊概述/1 1.1.1 多層次的資本市場 1 1.1.2 企業上市的五大板塊 2 1.2 不同板塊財務指標對比/2 1.2.1 主機板 3 1.2.2 科創板 3 1.2.3 創業板 4 1.2.4 北交所 4 1.3 新三板掛牌財務指標/5 1.3.1 基礎層 5 1.3.2 創新層 6 1.3.3 精選層 6 1.4 企業上市板塊選擇要點/7 1.4.1 行業與業務類型 7 1.4.2 財務指標的要求 8 1.4.3 核准方式的對比 11 1.4.4 其他因素的影響 11 1.5 上市公司獨立性/12 1.5.1 法律法規對上市公司獨立性的要求 12 1.5.2 上市公司獨立性是財務規範的基石 14 1.6 上市公司財務獨立性案例/14 1.6.1 控股股東控制財務管理 14 1.6.2 控股股東干預資金管理 15 1.6.3 財務人員交叉任職 16 1.6.4 共用財務系統 16 第2章 企業上市財務規範的基本要求 2.1 財務規範是企業上市的底線/18 2.1.1 財務不規範已成為企業上市的阻礙 18 2.1.2 財務不規範的形成原因及其表現形式 19 2.1.3 對不同的會計要素採取不同的規範思路 20 2.1.4 財務規範助力企業上市 21 2.1.5 賬實相符是財務規範的底線 22 2.1.6 財務規範的規則 23 2.2 會計準則是財務規範的核算規則/24 2.2.1 企業會計準則發展概述 24 2.2.2 企業會計準則體系框架 24 2.3 稅收法律法規是財務規範的合規規則/25 2.3.1 我國稅收法律法規概述 25 2.3.2 稅收法律法規對企業運營的影響 26 2.4 審計準則是財務規範的審核規則/27 2.4.1 審計準則體系及審計內容 27 2.4.2 審計意見的四大基本類型 27 2.5 年報準則是財務規範的披露規則/29 2.5.1 年報準則概述 29 2.5.2 年報準則關於財務規範的要求 29 第3章 財務規範基準日 3.1 如何組建財務規範團隊/35 3.1.1 財務規範團隊的三種模式 35 3.1.2 財務規範團隊組建注意事項 36 3.2 財務規範基準日的選擇/36 3.2.1 股改基準日與股改審計期間 37 3.2.2 申報基準日與申報審計期間 38 3.2.3 股改基準日與申報基準日 38 3.2.4 財務規範基準日具體選擇 38 3.3 決策日到財務規範基準日的工作安排/40 3.3.1 健全業財制度流程表格 40 3.3.2 設計完善會計核算科目體系 40 3.3.3 擬定清產核資工作計畫 41 3.3.4 開展清產核資前期清理 42 3.4 財務規範基準日後的財務規範工作安排/42 3.4.1 清產核資 42 3.4.2 賬實差異清理 42 3.5 正反向思維應對財務規範基準日賬實差異/43 3.5.1 財務規範基準日賬實差異分析 43 3.5.2 正向思維下的賬實差異清理思路 44 3.5.3 反向思維下的賬實差異清理思路 44 3.5.4 反向思維與正向思維關於賬實差異清理思路的對比 45 3.6 原路返回思路應對規範後的反向業務/46 3.6.1 正向業務與反向業務 46 3.6.2 原路返回思路應用案例 46 3.7 沿用原有賬套與新設賬套/48 3.7.1 沿用原有賬套的優點與不足 48 3.7.2 新設賬套的優點與不足 49 3.7.3 財務軟體功能深度挖掘 49 第4章 營業收入的規範確認 4.1 會計準則與稅收法律法規關於營業收入的對比分析/50 4.1.1 舊收入準則關於營業收入確認的規定 50 4.1.2 新收入準則關於營業收入確認的規定 51 4.1.3 新舊收入準則關於營業收入確認的對比分析 51 4.1.4 稅收法律法規關於營業收入確認的規定 52 4.1.5 新舊收入準則與稅收法律法規關於營業收入確認的對比分析 53 4.1.6 發票開具與營業收入確認 55 4.2 稅收法律法規的視同銷售/55 4.2.1 增值稅視同銷售 56 4.2.2 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57 4.2.3 增值稅視同銷售與進項稅額轉出的對比分析 58 4.2.4 企業所得稅視同銷售 59 4.3 審計報告與年度報告關於營業收入的披露/60 4.3.1 審計報告中的營業收入披露 60 4.3.2 年度報告中的營業收入披露 61 4.4 營業收入核算的財務規範/65 4.4.1 營業收入會計科目的設置 67 4.4.2 營業收入常見業務的規範 68 4.4.3 營業收入原路返回思路的運用 69 4.4.4 營業收入帳實差異的原因與清理 69 第5章 營業成本的規範配比 5.1 營業成本與營業收入的配比關係/71 5.1.1 基於權責發生制的配比原則 71 5.1.2 會計規範的配比原則 71 5.1.3 稅收法律法規的相關性原則 72 5.1.4 營業成本與營業收入的配比關係的體現 72 5.1.5 毛利率指標備受關注的原因 73 5.2 審計報告與年度報告關於營業成本的披露/75 5.2.1 審計報告中的營業成本披露 75 5.2.2 年度報告中的營業成本披露 76 5.3 生產成本與營業成本對比分析/78 5.3.1 產品(成品)進銷存基本邏輯 78 5.3.2 生產成本核算基本邏輯 78 5.3.3 營業成本結轉基本邏輯 79 5.4 營業成本核算的財務規範/79 5.4.1 營業成本會計科目的設置 82 5.4.2 製造業成本核算五環聯動 82 5.4.3 營業成本常見業務的規範 86 5.4.4 營業成本原路返回思路的運用 86 5.4.5 營業成本賬實差異的清理 86 第6章 費用的規範核算 6.1 會計準則與稅收法律法規中的費用/87 6.1.1 會計準則中的費用 87 6.1.2 稅收法律法規中的費用 88 6.1.3 會計準則與稅收法律法規關於費用核算的對比分析 90 6.2 審計報告與年度報告關於費用的披露/91 6.2.1 審計報告中的費用披露 91 6.2.2 年度報告中的費用披露 93 6.3 費用核算的財務規範/94 6.3.1 五大費用概述 97 6.3.2 費用會計科目的設置 98 6.3.3 費用常見業務的規範 101 6.3.4 費用原路返回思路的運用 102 6.3.5 費用賬實差異的清理 102 第7章 貨幣資金的規範核算 7.1 審計報告與年度報告關於貨幣資金的披露/104 7.1.1 審計過程中的貨幣資金核查 104 7.1.2 審計報告中的貨幣資金披露 105 7.1.3 年度報告中的貨幣資金披露 106 7.2 貨幣資金核算的財務規範/107 7.2.1 銀行存款會計科目的設置 110 7.2.2 貨幣資金規範管理的基礎 110 7.2.3 庫存現金的規範管理 112 7.2.4 銀行存款的規範管理 115 7.2.5 貨幣資金常見業務的規範 117 7.3 貨幣資金賬實差異的清理/118 7.3.1 貨幣資金帳戶的規範清理 118 7.3.2 貨幣資金賬實差異的具體清理 119 第8章 應收賬款的規範核算 8.1 審計報告與年度報告關於應收賬款的披露/121 8.1.1 審計報告中的應收賬款披露 121 8.1.2 年度報告中的應收賬款披露 124 8.2 應收賬款核算的財務規範/124 8.2.1 應收賬款會計科目的設置 128 8.2.2 應收賬款常見業務的規範 129 8.2.3 應收賬款原路返回思路的運用 130 8.2.4 不啟用預收、預付及其他應付款科目 130 8.3 應收賬款賬實差異的清理/131 8.3.1 以應收賬款為代表的淺痕要素的差異清理 131 8.3.2 應收賬款賬實差異產生的原因 132 8.3.3 應收賬款賬實差異的核查職責 133 8.3.4 應收賬款賬實差異的核查原則 134 8.3.5 應收賬款賬實差異的核查方法 134 8.3.6 應收賬款賬實差異的核查流程 135 8.3.7 疑難應收賬款賬實差異的處置 137 第9章 其他應收款的規範核算 9.1 審計報告與年度報告關於其他應收款的披露/138 9.1.1 審計報告中的其他應收款披露 138 9.1.2 年度報告中的其他應收款披露 140 9.2 其他應收款核算的財務規範/140 9.2.1 其他應收款會計科目的設置 142 9.2.2 其他應收款常見業務的規範 142 9.3 其他應收款賬實差異的清理/143 9.3.1 其他應收款賬實差異產生的原因 143 9.3.2 其他應收款賬實差異的核查 144 第10章 存貨的規範核算 10.1 審計報告與年度報告關於存貨的披露/146 10.1.1 審計報告中的存貨披露 146 10.1.2 年度報告中的存貨披露 147 10.2 存貨核算的財務規範/148 10.2.1 存貨會計科目的設置 151 10.2.2 存貨名稱的規範設置 151 10.2.3 存貨常見業務的規範 153 10.2.4 存貨原路返回思路的運用 154 10.2.5 存貨成本核算的剖析 155 10.3 存貨賬實差異的清理/157 10.3.1 存貨基準日的全面盤點 157 10.3.2 存貨賬實差異的核查 159 10.3.3 積壓存貨的清理 160 10.3.4 反向思維在存貨賬實差異核查中的運用 160 第11章 固定資產的規範核算 11.1 會計準則與稅收法律法規中的固定資產/164 11.1.1 會計準則中的固定資產 164 11.1.2 稅收法律法規中的固定資產 164 11.1.3 固定資產金額標準 165 11.1.4 會計準則與稅收法律法規關於固定資產的對比分析 168 11.2 審計報告與年度報告關於固定資產的披露/172 11.2.1 審計報告中的固定資產披露 172 11.2.2 年度報告中的固定資產披露 174 11.3 固定資產核算的財務規範/174 11.3.1 固定資產的科目設置 175 11.3.2 固定資產的核算範圍 176 11.3.3 固定資產的初始計量 177 11.3.4 固定資產的後續計量 179 11.3.5 固定資產的終止確認 182 11.4 固定資產賬實差異的清理/183 11.4.1 固定資產基準日的全面盤點 183 11.4.2 固定資產賬實差異的核查 185 11.4.3 固定資產賬實差異的處置 186 第12章 短期借款的規範核算 12.1 審計報告與年度報告關於短期借款的披露/188 12.1.1 審計報告中的短期借款披露 188 12.1.2 年度報告中的短期借款披露 189 12.2 短期借款核算的財務規範/189 12.2.1 短期借款會計科目的設置 189 12.2.2 短期借款常見業務的規範 190 12.2.3 短期借款實務案例的展示 191 12.2.4 短期借款賬實差異的清理 192 第13章 應付帳款的規範核算 13.1 審計報告與年度報告關於應付帳款的披露/194 13.1.1 審計報告中的應付帳款披露 194 13.1.2 年度報告中的應付帳款披露 195 13.2 應付帳款核算的財務規範/195 13.2.1 應付帳款會計科目的設置 195 13.2.2 應付帳款常見業務的規範 196 13.2.3 應付帳款常見業務解析 199 13.3 應付帳款賬實差異的清理及會計核算/202 13.3.1 應付帳款賬實差異產生的原因 202 13.3.2 應付帳款會計核算的基礎邏輯 203 13.3.3 應付帳款賬實差異的核查 204 13.3.4 應付帳款賬實差異的處置思路 205 第14章 應付職工薪酬的規範核算 14.1 會計準則與稅收法律法規中的職工薪酬/206 14.1.1 會計準則中的職工薪酬 206 14.1.2 稅收法律法規中的職工薪酬 207 14.1.3 會計準則與稅收法律法規關於職工薪酬的對比分析 207 14.2 審計報告與年度報告關於應付職工薪酬的披露/210 14.2.1 審計報告中的應付職工薪酬披露 210 14.2.2 年度報告中的應付職工薪酬披露 211 14.3 應付職工薪酬核算的財務規範/211 14.3.1 從工資條看職工薪酬基本邏輯 213 14.3.2 應付職工薪酬會計科目的設置 215 14.3.3 應付職工薪酬常見業務的規範 218 14.3.4 應付職工薪酬原路返回思路的運用 219 14.3.5 IPO審查對職工薪酬的關注 220 14.3.6 應付職工薪酬賬實差異的清理 223 第15章 應交稅費的規範核算 15.1 審計報告與年度報告關於應交稅費的披露/224 15.1.1 審計報告中的應交稅費披露 224 15.1.2 年度報告中的應交稅費披露 225 15.2 應交稅費核算的財務規範/226 15.2.1 應交稅費會計科目的設置 229 15.2.2 應交稅費與費用性稅金的關係 230 15.2.3 稅金及附加與應交稅費對比 230 15.2.4 應交稅費常見業務的規範 231 15.2.5 應交稅費賬實差異的清理 234 第16章 現金流量的規範核算 16.1 審計報告與年度報告關於現金流量的披露/236 16.1.1 審計報告中的現金流量披露 236 16.1.2 年度報告中的現金流量披露 238 16.2 現金流量核算的財務規範/239 16.2.1 現金流量專案的設計 239 16.2.2 現金流量專案的規範 241
段昕宏,武漢紫寶石財務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畢業於武漢大學審計系,註冊會計師、註冊稅務師、國際註冊內部審計師、律師、資產評估師。曾在央企、外資公司、上市公司擔任審計師、財務經理、財務總監等職務。專註上市規範輔導十余年,在股權架構設計、內控體系搭建、全面預算管理、會計核算規範、財務分析優化、企業納稅籌劃、項目投融資顧問等領域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