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主要論述了英國社會人類學的黃金時期(1922—1972)這門學科的發展,以及當時著名人類學家的思想及其交鋒。這一時期的人類學深刻影響了這門學科後續至今的發展脈絡。 書中介紹和評述了包括現代人類學創始人馬林諾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的學說,以及如埃文思-普裡查德、貝特森、利奇、瑪麗·道格拉斯、列維-斯特勞斯等著名人類學家的學術發展歷程、著作及其影響,並以此為基礎,展現了英國社會人類學從創立到發展到壯大到減弱影響的過程。 書中所論述的這段時期正是現代人類學的形成和發展期,其論述對於今天我們理解這一學科的主旨和未來的發展方向,探尋如今錯綜異質的學科話語體系的根系脈絡及其土壤,思考它的歷史性和局限性,並以此反觀當下湧動的諸多新思潮、轉向和動議,均具有重要意義。 《人類學與人類學家——二十世紀的英國學派(人類學視野譯叢)》在論述學科發展歷程時,聯繫民族志和理論產生的社會、政治和經濟背景,以及人類學家所受教育背景和性格,提出自己的觀點。同時,作者把聚光燈打向了研究者本身,把奠定學科基石的人類學家當作一群特殊的“土著”來研究,這種研究視角本身是一種“去魅化”的過程。其文本本身亦稱得上是以人類學學科為物件的人類學研究。 在作者把知識生產看作一個有機的、社會性的、帶有政治意味的過程。在當時體現出了一種超前知識論視角。
第四版前言 致謝 第一章 馬林諾夫斯基 第二章 拉德克利夫-布朗 第三章 1930年代與1940年代:從功能到結構 第四章 人類學與殖民主義 第五章 從個人魅力到例行常規:“二戰”之後的十年 第六章 艾德蒙·利奇與新結構主義者 第七章 夥計,你能給我一個範式嗎? 附錄一 關於英國社會人類學史的若干研究 附錄二 英國社會人類學家的理論和區域興趣點一覽 約1920-1980年 索引 譯後記
[英]亞當·庫珀,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百年教授,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曾任副院長,歐洲科學院院士,皇家人類學學會裡弗斯紀念獎章及赫胥黎獎章獲得者。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