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緒論 關於廣播劇一般意義的重要解釋 第一章 廣播劇振興問題研究的回顧:歷史的視角 第一節 廣播劇振興問題提出的三個階段:背景與特點 第二節 廣播劇振興問題研究的一般結論:成果與問題 第二章 廣播劇振興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本體論的觀點 第一節 廣播劇本體論:研究的目標與方向 第二節 作品與口述:研究的基礎與前提 第三節 “傳播”與“符號”:研究的理論與方法 第四節 “新媒體”與人:研究的背景與立場 第三章 廣播劇的基本屬性:媒介、技術和產品 第一節 廣播劇的基本特點:歷史的考察 第二節 廣播劇的基本屬性:一般特徵的考察 第四章 聲音敘事和想像世界:廣播劇之為藝術 第一節 廣播劇的藝術形態:形式、手段與內容 第二節 廣播劇的美學特徵:介入與想像 第五章 聲音符號與意義生成:廣播劇之為語言 第一節 廣播劇語言的構成要素:聲音符號 第二節 廣播劇語言的表達手段:語聲、音響和音樂 第三節 廣播劇語言的意義單位:意義元 第六章 聲音形象與聽覺藝術:廣播劇之為作品 第一節 廣播劇的結構類型:敘事與呈現 第二節 廣播劇的人物形象 第三節 廣播劇的情節 第七章 廣播劇與“新媒體”:一種可能的未來 第一節 作為歷史的廣播劇:多元與創新 第二節 作為未來的廣播劇:回歸與堅守 結語 參考文獻 本書中出現的廣播劇錄音資料(部分)
徐偉東:女,1967年8月出生于長春,東北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吉林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博士,從事新聞媒體工作16年,從事高校教學工作近10年,研究的方向為新聞學理論與實務,尤其致力於對廣播劇的研究。 劉國君:男,1964年6月生人。做過教師、記者、公務員,現供職于長春廣播電視臺。編導的《科恩眼裡的中國》、《中國母親》等多部廣播劇、紀錄片和撰寫的論文獲得國家和省市大獎,現為中國廣播劇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2011年來,二人在CSSCI期刊合作發表了《廣播劇紀實美學》、《淺析網路廣播劇的藝術特徵》、《微廣播劇:網路時代廣播劇之變》等多篇關於廣播劇的論文。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