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男性氣概到底是什麽?為什麽那些擁有最高權力的男性普遍有厭女癥心態?盡管我們有時對男性的暴力行為和粗俗的想法持批評態度,但現實中我們大部分人對這種現象往往又無能為力,這一切究竟是什麽在發揮作用?我們對男性氣質先天和後天的認知界限到底在哪里?
本書中,人類學家顧德民獨辟蹊徑,堅信所謂男兒本色,首先是文化上的縱容而非生理上的安排。從上海公園的相親角,到海地聯合國維和人員的性醜聞,從墨西哥城專為女性而設的地鐵車廂到印度的海吉拉,從奧克蘭的康覆項目到伊拉克戰爭的前線。顧德民帶領我們對男性特征進行了一次全球性探索。他以事實證明,男性特征並非鐵板一塊、一成不變,而是因地而異,甚至因種族而異。書中一再揭示,社會對男性特征的普遍誤解,不僅強化了父權價值觀,令女性感到畏懼,更對男性自身設定了不必要的限制。
《生而為男》以挑戰傳統智慧、針砭時弊的全新角度,向我們展示了男性氣質的覆雜性,思索何為男兒本色。本書對每個男性、每個女性以及我們所有人來說,它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彼此。
編輯推薦
★ 無論是更衣室談話,操控成狂,還是性騷擾,為什麽社會總是輕率地以動物本性來解釋男性行為?
★男人就那樣,是本性使然嗎?他們的大腦是否充滿了競爭意識?是因為男性荷爾蒙過多,所以才特別具有攻擊性?
★所謂男兒本色,首先是文化上的縱容而非生理上的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