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睡眠,而非夢,曾被作為思考的對象嗎?它是建構文學的材料嗎?睡眠,過於尋常之事,我們很少去關注它,或者只有在失眠時,我們才會在藥物的幫助下重新找回它。 普裡莫·萊維、蘭波、菲力浦·雅各泰、普拉東諾夫……眼前這本小書為我們講述了12位作家與睡眠有關的寫作。批評家巴謝以純文學而非神經科學的方式考察上述創作,並發現,睡眠在文學中無處不在,它潛入許多我們未曾注意的文本,在敘事中自主運行,塑造作品,這便是文學中的一股“入眠之力”。 對於中國讀者來說,本書中有些作家的名字如雷貫耳,比如卡夫卡、波德賴爾;也有些相對陌生,比如穆齊爾、阿伊吉。不論曾經熟識與否,打開這本書,我們都會跟隨作者在文學中找回久違的寧靜與慰藉。
序言 時差 第一章 入眠之力 第二章 亞里斯多德與睡眠之力 第三章 柯勒律治:磷光 第四章 奈瓦爾與夢的失卻 第五章 波德賴爾:鯊魚之眠 第六章 蘭波:從不眠夜到拂曉 第七章 穆齊爾:無夢之眠的夢 第八章 卡夫卡:夜幕下的歇腳處 第九章 雅各泰:以夢之光 第十章 卡夫卡與愛迪生:眠之雪 第十一章 普拉東諾夫:集體睡眠 第十一章 阿伊吉:長眠不醒
皮埃爾·巴謝(1937—2016),出生於來自奧德薩的猶太裔移民家庭,法國作家、批評家、文學研究學者,任法國重要文學刊物《文學半月談》編委三十餘年,曾執教于巴黎第七大學,開設著名的研討班“感性批評”,涵蓋古今經典,尤其是古希臘政治哲學、希伯來典籍和俄羅斯文學。代表作包括文學研究集《入眠之力:文學中的睡眠》《靈魂晴雨錶:日記的誕生》《一到一,文學中的個人主義》,反思冷戰史的《雅西談話》《窺伺,關於意識與歷史的劄記》,及一系列回憶錄式作品《吾父自傳》《彼時的愛》《在我母親面前》等。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